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外,佳木斯每年举办多项特色文化活动:
- 三江国际旅游节:每年8月举办,持续10天,包含文艺演出、美食节、中俄民俗交流等活动,2023年吸引游客150万人次。
- 赫哲族开江节:每年4月(松花江开江时节)在同江市街津口乡举办,赫哲族群众身着传统服饰,举行“祭江”仪式,展示撒网捕鱼、制作鱼皮画等技艺,游客可参与捕鱼、品尝江鱼宴。
- 冰雪文化节: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举办,在沿江公园打造冰雕、雪雕景观,开展滑冰、滑雪、冰上自行车等活动,是市民冬季休闲的主要选择。
(二)民俗风情:融入日常的生活习惯
佳木斯的民俗风情深受东北地域文化与多民族融合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
- 饮食习俗:以东北菜为主,口味偏咸鲜、重油,擅长炖菜、炒菜。日常饮食中,“酸菜白肉锅”“小鸡炖蘑菇”“铁锅炖大鹅”是家常菜,夏季流行“烧烤”,冬季则喜欢“火锅”。受赫哲族影响,江鱼是特色食材,“清蒸大马哈鱼”“油炸柳根鱼”“杀生鱼”(赫哲族传统菜,用生鱼片拌醋、辣椒、香菜)是当地招牌菜。
- 居住习惯:传统民居以“平房”为主,墙体厚实,配备“火炕”(冬季通过烧炕取暖),室内摆放“炕桌”,家人围坐吃饭、聊天;现代城区以楼房为主,但部分农村仍保留火炕,冬季取暖以集中供暖为主,室内温度普遍在20℃以上。
- 节庆习俗:除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外,当地还保留着一些独特的节庆活动。例如,“二月二龙抬头”时,人们会“剃龙头”(理发)、“吃龙食”(吃饺子、面条);“冬至”时,家家户户吃饺子,寓意“冬至吃饺不冻耳”;赫哲族的“乌日贡节”(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是全族性的节日,举行划船、射箭、摔跤等比赛,传承民族文化。
五、旅游资源与攻略:边城的自然与人文之美
(一)必游景点: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佳木斯的旅游资源以“生态、界江、边境、冰雪”为特色,既有自然景观的壮阔,也有人文景观的厚重:
1. 黑瞎子岛旅游区(抚远市):中国最东端的岛屿,一半属中国,一半属俄罗斯,2008年正式回归中国部分领土。景区内有“东极广场”(中国最早看到日出的广场,矗立着“东极极标”雕塑)、“黑瞎子岛湿地公园”(占地1.2平方千米,以沼泽、芦苇、湿地为特色,可观赏东方白鹳、丹顶鹤等鸟类)、“中俄界碑”(259号界碑,是中俄领土划分的标志)。建议夏季(6-8月)前往,清晨4点左右可观赏“中国第一缕阳光”。
2. 三江口生态旅游区(同江市):松花江与黑龙江的交汇处,因两江江水颜色不同(松花江含沙量高,呈黄色;黑龙江水质清澈,呈黑色),形成“泾渭分明”的奇观,被称为“三江口”(实际为两江交汇,因乌苏里江在下游汇入,故称“三江口”)。景区内有“三江口标志塔”(高30米,刻有“江汇于此、路始于此、海通于此”)、“中俄铁路大桥”(跨境铁路桥,可远眺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赫哲族文化村”(展示赫哲族渔猎生活场景,可体验鱼皮画制作、桦皮工艺)。
3. 富锦国家湿地公园(富锦市):占地22平方千米,是三江平原典型的沼泽湿地,拥有“芦苇荡”“荷花池”“沼泽地”等景观,栖息着丹顶鹤、白枕鹤、大天鹅等200余种鸟类,是中国重要的鸟类栖息地。景区内修建了木栈道(长5千米),游客可步行观赏湿地风光,夏季(7-8月)荷花盛开,秋季(9-10月)芦苇金黄,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4. 街津口赫哲族旅游度假区(同江市):赫哲族聚居地,保留着传统的“撮罗子”(赫哲族传统民居,用桦树枝、兽皮搭建)、“渔船”(独木舟),游客可参观“赫哲族博物馆”,了解民族历史;参与“撒网捕鱼”“制作鱼皮画”等体验活动;品尝“江鱼宴”(全鱼宴,包含10余种江鱼做法)。每年4月的“开江节”和10月的“捕鱼节”是最佳游览时间。
5. 汤原县抗联遗址(汤原县):包括“汤原抗联密营遗址”“赵尚志将军牺牲地”等景点,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密营遗址保留着抗联战士居住的“地窨子”(地下窑洞)、防御工事,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联在三江平原开展游击战争的历史;赵尚志将军牺牲地立有纪念碑,记载着将军的英雄事迹,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古刹与历史遗址:时光留下的印记
佳木斯虽非历史古都,但仍保留着部分古刹与历史遗址,见证着地方的发展变迁:
- 普光寺(佳木斯市郊区):始建于1933年,原名“观音堂”,1998年重建并更名“普光寺”,是佳木斯规模最大的佛教寺庙。寺庙占地2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天王殿”,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