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克浅镇:古老文化的传承地
二克浅镇历史文化遗迹丰富,香劳包山是着名的白金宝文化类型遗址之一,见证了三千多年前祖先们的生活繁衍。这里承载着讷河古老的文化记忆,对于研究古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二克浅镇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大豆、玉米等作物。同时,当地注重对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将文化资源与旅游相结合,让更多人了解讷河的历史文化。
学田镇:农业发展的新典范
学田镇位于讷河市东北部,是农业大镇。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拥有广袤的耕地,主要种植小麦、大豆、马铃薯等农作物。近年来,学田镇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现代化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同时,学田镇还注重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
六合镇:生态与农业的和谐共生
六合镇生态环境优美,讷谟尔河、老莱河流经境内,水资源丰富。这里的农业以绿色、生态为特色,发展了水稻、蔬菜等种植产业,利用丰富的水资源进行灌溉,生产出的农产品品质优良。
六合镇还注重生态保护,积极推进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工作,实现了生态与农业的和谐共生,是讷河市生态农业发展的典范。
长发镇:特色农业的崛起
长发镇以特色农业闻名,近年来大力发展棚室蔬菜、瓜果等种植产业。通过建设现代化的温室大棚,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实现了蔬菜、瓜果的反季节种植,丰富了市场供应,也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此外,长发镇还积极发展畜牧业,形成了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模式,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通南镇:商贸与农业的协同发展
通南镇是讷河市南部的重要乡镇,商贸活动活跃。这里有多个集市和农贸市场,每逢集日,周边乡镇的人们都会前来交易,商品种类繁多,热闹非凡。
在农业方面,通南镇主要种植玉米、大豆等作物,同时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与企业合作,实现农产品的订单式生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老莱镇: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老莱镇历史悠久,文化传统深厚。这里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如东北大秧歌等,每逢节日,人们都会走上街头,载歌载舞,庆祝节日。
在现代发展中,老莱镇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交通、水电等条件,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孔国乡:民俗文化的宝库
孔国乡是达斡尔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民俗文化丰富多样。这里的达斡尔族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如传统的民居建筑、服饰制作、手工艺品等,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游客来到孔国乡,可以参观达斡尔族的传统村落,欣赏精美的手工艺品,品尝特色美食,深入了解达斡尔族的文化和生活。
同心乡:民族团结的典范
同心乡居住着汉、满、蒙、回、鄂温克等多个民族,各民族和谐共处,团结友爱。这里注重民族团结教育,积极开展各种民族团结活动,形成了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
在经济发展方面,同心乡结合各民族的特色和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和民族手工业,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兴旺鄂温克族乡:鄂温克族文化的展示窗口
兴旺鄂温克族乡是鄂温克族聚居地,是展示鄂温克族文化的重要窗口。这里有鄂温克族风情园,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鄂温克族的传统建筑,观看鄂温克族的传统歌舞表演,参与驯鹿、狩猎等传统活动,品尝鄂温克族的特色美食,深入了解鄂温克族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兴旺鄂温克族乡还积极发展旅游业,将民族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历史人物,闪耀的时代光芒
尹子魁是讷河历史上的英雄人物。1909年出生于辽宁省东沟县石桥村,化名李俊丰。1937年参加东北抗联第六军,先后任司令部组织科长、一师三团政治部主任、二师政治部主任。1939年,他参与组建中共讷河县委,并担任县委书记,组织开展党的工作,积极进行抗日斗争。他领导讷河县委发展救国会会员100多人,建立讷河人民抗日先锋队,成立秘密除奸团,消灭汉奸、惩办特务11人,还发展候补党员11人,加强抗日宣传工作,建立秘密印刷所,印制散发《告北满同胞书》《中国人民解放的道路》等抗日传单 。1940年底,因叛徒出卖被捕,1941年9月11日被日本宪兵队秘密处死,时年31岁 。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着讷河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