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文化脉络源远流长
讷河市历史底蕴深厚,早在一万年前,讷河县北部清河屯附近的山顶上就有人类活动,这里是嫩江流域旧石器时代遗物点。商周时期,讷河为秽貊族系生活地区。到了近代,讷河早期属天木哥沃赤金峰地,后归辽阳行省蒲峪路屯田万户府所辖。
清朝康熙三十年(1691年),由布特哈总管管理该处八旗事宜。光绪二十年(1894年),布特哈总管改设副都统,布特哈副都统衙门由江西伊倭齐移驻博尔多站(今讷河镇郊长青村)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黑龙江将军衙门饬扎,裁撤布特哈副都统,以嫩江为界划分为东、西两路布特哈,布特哈东路总管管辖今讷河、克山、德都、克东4县,并于博尔多站东北1千米处建立街基筑城。1907年,设立讷谟尔河荒段巡防局。1910年,设置讷河直隶厅,隶属黑龙江行省,同时裁撤东布特哈总管和巡防局。
中华民国时期,1913年1月28日,讷河厅改为讷河县;1914年8月,划归龙江道管辖;1915年3月,东部地区划出设置克山设治局;1929年2月,裁撤道区建制后,改由省直辖。东北沦陷后,初隶黑龙江省,1934年12月划归龙江省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嫩江省管辖;1949年5月,黑、嫩两省合并后,划归黑龙江省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8月设立嫩江专区后,归嫩江专区管辖;1960年5月至1961年10月,嫩江专区曾一度撤销时,划归齐齐哈尔市领导;1985年1月1日,正式撤销嫩江地区,划归齐齐哈尔市领导;1992年9月2日,撤销讷河县,设立讷河市(县级),改由省直辖,省政府确定由齐齐哈尔市代管。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讷河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它有着“史前文明、抗战圣地、驿站之乡、鄂乡风情、皇后故里”等丰富的人文资源。这里是达斡尔族的聚居地之一,达斡尔族是契丹人的后裔,因沙俄入侵,迁徙到嫩江及其支流诺敏河、讷谟尔河沿岸。以婉容家族为领军人物的达斡尔人定居在讷谟尔河沿岸,开启了讷河的农耕生活,同时也保留着狩猎、捕鱼等传统生活方式。他们的文化与汉族等其他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如达斡尔族的传统服饰、歌舞、饮食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乡镇风采,各具特色的地域篇章
讷南镇:农业与工业齐飞
讷南镇位于讷河市东南部,东部与九井镇相邻,南部与同心乡接壤,西部和六合镇相连,北部隔讷莫尔河与礼国乡遥相呼应,距离讷河市区仅28千米,全镇行政区域总面积达到7357.96平方千米。其历史可追溯到清宣统二年(1910年),当时被称为官货店屯。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正式设立讷南镇,并设置了讷南镇警察署;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改名为讷南村;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归属第六区;1955年改为讷南区,1956年变成讷南乡;1958年9月,讷南聚合鲁民兴业4个乡镇合并为讷南公社;1966年讷南公社又分为讷南聚合全胜三个公社,1984年再次改为讷南镇;2008年讷南镇的全胜前进东兴3个村划入讷南镇。
如今,讷南镇是讷河市麦豆主要产区之一,粮食作物以种植水稻、大豆、马铃薯为主。2018年拥有工业企业20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两个,还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2个,经济发展充满活力。
龙河镇: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龙河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的莽鼐屯,英雄辈出,被清朝称为将军库。以婉容家族为代表的达斡尔人在此生活,涌现出205名将军,婉容家族一品将军就有11人。民国时和李大钊一起把共产党宣言引入中国的郭道甫先生是这里人,着名歌曲《敖包相会》曲作者通福也是这个家族人,一品将军阿那保(婉容家族人),是清朝乾隆重臣,道光三年(1823年)清帝旻宁设宴于万寿山,阿那保作为十五位老臣之一参加了御宴,并被画图像于颐和园玉澜堂 。
在现代,龙河镇积极发展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这里的自然风光优美,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感受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
拉哈镇:交通与工业的枢纽
拉哈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讷河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工业重镇。它位于讷河市西部,地处两省三地交汇处,111国道、京加铁路纵贯全境,使得这里的物流运输十分发达,是齐齐哈尔市以北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拉哈镇工业基础雄厚,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