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傅是社区的退休钳工,正用氩弧焊修补旧铁锅:"补好了跟新的一样,比买的结实。上次补的那口锅,李姐用它炖肉,香得半栋楼都闻见。"
沈砚舟的影像突然指着墙上的"再生地图":"你看这流程多顺——居民把闲置品放共享仓库,系统评估能修的送工坊,能拆零件的送创客空间,实在不能用的送回收站。上周统计,社区垃圾减量32%。"
林深注意到个小姑娘正在用旧布料拼布偶,旁边的电子屏显示:"小花的布偶订单:需要3只小熊,用粉色布料,可兑换3次绘本阅读服务。"
"这也能接单?"林深乐了,"我女儿也喜欢缝东西,能行吗?"
"咋不行?"小姑娘抬头说,"我上周用碎布头做了10个杯垫,换了张大爷的手工风筝,飞得可高了。"
沈砚舟调出个交易记录:"现在元宇宙市集里,'社区再生品'成了热门标签。东京的社区想买咱们的旧物改造教程,用他们的和服边角料换。"
林深突然想起自家阳台堆的旧家具:"那个掉了腿的茶几,王师傅能修不?"
"太能了。"王师傅举着个3D打印的桌腿,"我这有现成的配件,打上社区标志,比新买的还有意义。修好了你不用,还能挂共享平台,算你的互助积分。"
工坊的广播响了:"各位师傅注意,明天上午有'旧物改造亲子课',带孩子来的居民请自带剪刀胶水,用积分兑换材料包。"
林深的老婆立刻拿出手机:"给我和女儿报个名,正好把她小时候的旧裙子改个书包。"
沈砚舟的影像突然变成个旧物时钟:"你发现没?这些旧东西就像社区的记忆载体——这台灯可能照亮过张大爷看报的夜晚,那本书可能哄睡过李姐的孩子,现在它们换个身份,接着在邻居家发光发热。"
林深看着手里的台灯底座,突然觉得挺温暖:"以前扔东西跟扔回忆似的,现在改一改,回忆还在,还能认识新朋友。"
244.5 数字反哺的代际桥梁
林深站在社区"数字反哺站"的柜台前,看着张大爷用智能POS机刷脸支付。沈砚舟的全息影像趴在柜台上,虚拟衬衫上印着"00后教60后",手里还拿着个虚拟老年机。
"老林,张大爷现在厉害着呢。"沈砚舟指着屏幕,"上周用手机买菜省了五块钱,到处跟人炫耀。"
张大爷举着手机笑:"还不是小王教得好,他说这人脸识别比输密码方便,果然!对了小林,那个健康码咋截图存相册里?上次去医院翻半天找不着。"
林深刚要演示,旁边的大学生志愿者已经凑过去:"张爷爷我教您,点这个箭头,再点保存图片..."
沈砚舟的影像飘到培训区,那里坐满了老人,年轻志愿者正手把手教:"这个是打车软件,输入地址点呼叫就行,跟招手拦车一样这个是视频通话,想孙子了就点他头像"。
"以前总说老人跟不上时代,现在倒好,年轻人追着教。"林深看着一位老奶奶用VR眼镜学用导航,忍不住笑了。
"这叫数字反哺,双向的。"沈砚舟调出个教学记录,"小王教张大爷用打车软件,张大爷教小王怎么腌咸菜;小李帮刘奶奶修手机,刘奶奶给小李介绍对象。上周统计,社区老人的智能设备使用率从35%涨到82%。"
反哺站的门被推开,一群老人举着手机进来,像是在炫耀战利品。"我用APP约到了社区医院的号!我给远在国外的儿子发了红包!我学会用共享单车了,昨天骑了三公里!"
负责人举着喇叭喊:"各位叔叔阿姨,明天学'网上挂号',想给孙子挂儿科的赶紧报名,由儿童医院的李医生亲自教——他奶奶就是咱们社区的,说要换刘奶奶的刺绣。"
林深的母亲也在人群里,手里拿着个笔记本,上面记满了操作步骤:"昨天学的拼多多,买了五斤苹果才花十五块,比菜市场便宜。"
"妈您可别乱买啊。"林深有点担心,"小心假货。"
"有系统把关呢。"沈砚舟的影像调出个"老年优选"界面,"专门给老人筛选的店铺,邻居买过说好才会上架。你看这个苹果,就是威海农村直供的,上次李姐买过说甜。"
正说着,程序员小王跑进来,举着个新开发的APP:"各位长辈,这个'一键求助'软件上线了,想找人修水管、想叫车、想聊天,按一个键就行,系统自动匹配邻居帮忙。"
老人们立刻围上去,七嘴八舌地问:"能叫人陪我去银行不?能让年轻人帮我调电视吗?我家Wi-Fi总断,能叫人看看不?"
小王被围在中间笑得开心:"都能!您看张大爷按这个键,我手机就收到消息了,马上过去帮忙。"
林深看着这热闹场面,突然想起小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