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过滤计划,是让有用的信息能找到你,没用的能躲开你。"沈砚舟的全息影像突然出现在图书馆,他刚从国际信息素养大会回来,虚拟T恤上印着"信息净化器","你看这'认知防火墙',能识别'标题党''断章取义',比如那篇'吃鸡蛋致癌'的文章,系统会标'研究样本不足30人,结论不可信',还附专家解读"。
林深跟着女儿体验"儿童信息舱"。孩子想查"恐龙为什么灭绝",系统只推送适合8岁孩子的内容,"用动画讲小行星撞击,没有血腥画面";弹出的作业答案会先显示"解题步骤","想直接看答案需要家长人脸识别授权"。旁边的老人在学"谣言识别",系统用漫画演示:"说'食盐防辐射'的,当年日本核泄漏时就被辟谣过,现在又改头换面了",大爷边看边说:"以前总被我家小子说'老糊涂',现在我也能辨真假了"。
过滤计划推行半年,人们看手机的眼神变清明了。有直播"信息瘦身日"的,居民晒出被拦截的垃圾信息,"我一天能拦52条,省出1小时陪孩子";有播放"定制信息包"的,考研学生只收到"目标院校真题+复习计划",宝妈只看到"辅食食谱+疫苗提醒";还有展示"信息反沉迷"的,刷短视频超过1小时,屏幕会变灰:"您已看了20个萌宠视频,该起身活动了,推荐您去社区公园看真鸽子"。
网信办的信息报告里写着:"居民信息焦虑指数下降68%,谣言传播速度下降91%,连小学生都知道'不是手机上说的都是真的'"。林深给岳母设置了"老年模式","现在她收到的保健广告全被拦了,只留社区医院的体检提醒,再也不乱买保健品了"。
沈砚舟在国际信息安全论坛上展示了段数据:"使用过滤系统的用户,辨别虚假信息的能力提升73%"。他突然指向观众席:"那位戴眼镜的编辑,你做的'青少年信息课',让10万孩子学会查资料了;穿卫衣的程序员,你开发的'广告拦截插件',被联合国推荐了"。全场安静时他补充道:"智能信息不是要剥夺知情权,是帮人在信息垃圾堆里挑有用的——毕竟,脑子装的该是知识,不是垃圾。"
128 智能代际的融情计划
林深家最近的家庭群热闹得像菜市场。老妈在群里发了段广场舞视频,系统自动配上字幕和特效,"您的转身动作标准度85分,比上周进步了";女儿用"时光胶囊"功能给姥姥发了段语音:"姥姥下周来我家,我教你玩Switch游戏",系统自动转换成方言播报,"老婆子听得眼泪都出来了"。
社区的"代际融情角"更暖。退休教师周奶奶在教小学生写毛笔字,智能毛笔会提醒:"握笔要像姥姥给你递糖那样轻";大学生小王在学"老年表情包",系统提供"斗图模板","给爷爷发这个'加油'的动图,比打字更亲切"。最绝的是"年代体验舱",年轻人戴VR眼镜体验"80年代供销社","买块肥皂要凭票,结账用算盘";老人则体验"未来厨房","喊一声'做西红柿炒鸡蛋',机器人就开始切菜了"。
"这融情计划,是让老小能坐一块儿说说话,别各玩各的手机。"沈砚舟的全息影像突然出现在融情角,他刚从代际关系国际研讨会回来,虚拟毛衣上绣着"祖孙乐","你看这'代际翻译官',老人说'我吃饱了',系统会提醒年轻人'可能是客气,再劝一次';年轻人说'yyds',系统给老人解释'这是夸您做饭太好吃了'"。
林深跟着全家体验"家庭时光机"。系统调出十年前的照片:"这是2015年您带女儿去动物园,现在那家动物园多了智能导览,您要不要带姥姥再去一次?"老妈看着照片说:"那时候她才这么点儿,现在都会教我用手机了"。女儿突然说想看看妈妈小时候,系统连接了岳母的"数字相册","这是1990年您妈妈在村口拍的,穿的花裙子还是您姥姥做的",三代人凑在屏幕前叽叽喳喳,比过年还热闹。
融情计划实施两年,家里的代沟浅多了。有直播"祖孙技能交换"的,爷爷教孙子编竹篮,孙子教爷爷发朋友圈,"爷爷的竹篮装孙子的零食,孙子的朋友圈晒爷爷的手艺";有播放"年代故事会"的,老人讲"粮票的故事",系统同步展示实物图片,"这是1983年的全国粮票,那时候买馒头都得用它";还有展示"代际互助网"的,大学生帮老人挂号,老人帮年轻人看孩子,"张奶奶带的三个娃,现在都叫她'编外姥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龄办的代际报告里写着:"家庭矛盾下降76%,祖孙互动时长增加3倍,连养老院的老人都在学'00后黑话',就为了跟护工多聊几句"。林深给老家的爷爷奶奶装了"亲情机器人","现在它每天给爷爷读新闻,陪奶奶唱老歌,上次视频,爷爷居然跟我说'这机器人比你爸还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