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墨卿行 > 第423章 群至

第423章 群至(1/3)

    东方初露鱼肚白,董仲达在庭院中踱步,远远望见老太爷正在假山旁缓缓打着太极。他轻拂锦袍下摆,悄然上前跟着比划起来。这太极拳看似绵软,实则刚柔并济,非心静如水者不能得其三昧。

    直至额间渗出细密汗珠,老太爷才收势。董仲达亦随之止步,接过小厮递来的热巾帕拭面,随老太爷在汉白玉石凳上落座。

    "这些年,你的养气功夫倒是见长了。"老太爷突然开口,声音如古井无波。董仲达神色不动,只默默将雨前龙井奉上。

    老太爷啜了口茶,忽地自嘲一笑:"老夫莫非真是老了?竟如孩童般争强好胜起来。"

    董仲达轻抚腰间玉佩,温声道:"父亲非是好胜,实是望之愈深,忧之愈切。恐此番试炼挫了彦秋锐气,故而生出踌躇。"

    檐下铜铃被晨风吹得叮咚作响。老太爷长叹:"你那两个兄长实在不成器,玉丫头又是个女儿身。唯独墨卿..."话到此处忽止,转而道:"至今也未唤你一声父亲吧?"

    董仲达唇角泛起苦涩,广袖中的手指微微收紧:"孩儿不敢奢求。此番若他不能独力成事,还望父亲莫要相助。他那宁折不弯的性子..."

    老太爷闻言,苍老的脸上忽然浮现奇异笑意,眼中泛起慈光:"张祭酒常说,他得意时的神态最肖老夫,说是隔代相传。"

    董仲达见状失笑:"正是此刻这般神情。"

    老太爷朗笑起身,腰间玉珏相击作响:"既如此,便依你所言。成败皆是磨砺。单凭他敢接玉丫头这盘棋,这份胆识..."话音渐低,拄着鸠杖往书房行去。晨光中,那挺直的背影竟显出几分孤峭。

    董仲达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忽然发觉那袭玄色蟒袍已不如记忆中挺拔。石案上,茶烟袅袅,恍如隔世。

    望着老太爷渐行渐远的背影,董仲达唇角微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他整了整腰间玉带,转身沿着回廊缓步而行。其实方才他本想问:"若墨卿支撑不住,前来求援,父亲当如何处置?"如今看来,这个问题已无需再问。

    晨光熹微中,驿馆内的林彦秋也下定了决心。他推开雕花木窗,望着院中那株含露的海棠,心中已有计较——与其坐等,不如主动拜访各州府的大冶铁坊。眼前这盘棋虽难,换作寻常官员,怕是早求明哲保身。偏他骨子里那股执拗劲发作,非要闯出一条路来不可。

    "咚咚"的叩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开门见是姚杏儿,她今日穿着藕荷色对襟襦裙,发间只簪一支银钗,手里提着个朱漆食盒。

    "大人还未用早膳吧?"她眉眼弯弯,将食盒举了举。

    林彦秋侧身让道:"进来吧。"

    姚杏儿轻移莲步进屋,见这客房陈设简朴,除了一张榆木案几和两张官帽椅外,别无长物。她将食盒中的粳米粥和几样小菜摆好,忍不住低声道:"大人何苦委屈自己住这等厢房?我那儿还有间空着的上房..."

    林彦秋执起青瓷调羹,摇头道:"此处甚好。本官对起居向来不甚讲究。"

    姚杏儿自嘲地抚了抚腕间玉镯:"也是,若非如此,当初我也不会..."

    "是弃暗投明。"林彦秋突然正色,放下调羹直视她,"你选的是条康庄大道,没有在祸国殃民的路上一错再错。"

    见他这般作态,姚杏儿先是一怔,待瞧见他眼底藏着的笑意,顿时柳眉倒竖,扬起绣帕作势要打:"好你个没良心的!又拿我取笑!"

    林彦秋笑着躲开,故作叹息:"也不知当初是谁,整日在我衙门前转悠..."

    姚杏儿霎时涨红了脸,绣鞋轻轻踢了他一下。这次林彦秋没躲,反倒冲她笑了笑。姚杏儿这才压低声音道:"大人那份冶铁工坊的章程,奴家看了实在心惊。不如先从小的煤窑着手,徐徐图之..."

    林彦秋摇头:"若只靠卖煤求政绩,我这七品县令与市井商贾何异?"

    "那也该先禀明布政使大人..."

    "你有所不知。"林彦秋轻叩案几,"这等大事,须得先扎稳根基,待木已成舟再上报,方能事半功倍。"

    窗外,晨雾渐渐散去,露出湛蓝的天色。一只云雀掠过檐角,振翅飞向远方。

    用罢早膳,林彦秋上下打量了姚杏儿一番,低声道:"你且回去换身正式些的衣裳,今日随我去工部衙门走一遭。"

    姚杏儿瞧着他身上那件半旧的靛青直缀,蹙眉道:"大人这身也未免太素净了,要不要换件织锦袍子?"

    林彦秋摇头苦笑:"本官向来不喜那些华服。"姚杏儿抿嘴一笑:"大人稍候。"说罢提着裙裾匆匆离去。

    不多时,她捧着一套崭新的藏蓝织金圆领袍回来。林彦秋讶然:"这是..."

    "大人只管换上便是。"姚杏儿双颊微红,不敢说是早前就命绣娘按他尺寸裁制的。

    更衣毕,铜镜中映出个剑眉星目的俊朗青年。织金线在晨光下流转,衬得他愈发气度不凡。

    "真真是..."姚杏儿一时看得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