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墨卿行 > 第406章 寻晦

第406章 寻晦(2/3)

着,明日我走一遭。"待年桦离去,他心中暗忖:这赵德明存心刁难,若不时时敲打,只怕日后更要变本加厉。须得让他知道,沧山县这块骨头,不是那么好啃的。

    赵德明上回在林彦秋跟前折了颜面,早已怀恨在心。后又闻闻醉仙楼一事,自己心腹孙管事竟被扇落门牙,连付家千金都挨了耳光,却只能忍气吞声。虽非林彦秋亲自动手,这笔账赵德明又记在了他头上。奈何拿他没法子,便想着:你既是沧山县丞,但凡是沧山县的公务,本官就给你拖着,拖到你寸步难行!

    存着这般心思,赵德明在批文上做了手脚。户房闵书办心知肚明,却不敢明言,只得暗示年桦。料定年桦回去一说,林彦秋必会来问。

    果不其然,年桦前脚刚走,林彦秋后脚就差人请闵书办过府一叙。

    "呵呵,早料到林大人要寻在下。"闵书办捋须笑道,"赵通判对您可是颇有微词啊,连带着对沧山县都没好脸色。"林彦秋闻言冷笑:"随他去。今日请闵兄来,是想问问这笔款项,除了赵通判签字,还有何人能做主?"

    闵书办一听就明白,这是要绕过赵德明,直接打他的脸。不由笑道:"林大人这是要架空赵通判?在沧山县架空田县令,在州府又要架空通判大人?"

    林彦秋没好气道:"本官懒得与他计较。赵德明不是能耐么?我眼不见为净总行吧?大不了多费些车马钱。"

    闵书办沉吟道:"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依在下看,不如这般......"

    翌日天刚蒙蒙亮,林彦秋便背着文书匣子,候在知府李树堂的签押房外。李知府的长随田师爷认得林彦秋,见状笑道:"林大人今日怎的这般早?知府大人正在更衣,您稍候。"

    林彦秋拱手道:"火烧眉毛了。新栽的果木等着银钱买粪肥,户房却说库银不足要缓拨。田师爷您是知道的,沧山县的农桑新政,可是李大人亲口嘉许的,下官不找李大人找谁?"

    田师爷心里嘀咕:赵通判这是吃错药了?跟林彦秋这个背景深厚的主儿较什么劲?

    不多时,李知府踱步而来。田师爷急忙进去通禀。李知府看了呈文也觉蹊跷,暗想赵德明搞什么名堂?说来也怪,他竟不知二人之间的过节——这等丢脸的事,赵德明自然不会四处宣扬,付家小姐更不会多说。

    赵德明毕竟是李知府的亲信,从某种意义上说,李知府需要维护他的威信。可这事却有些棘手——沧山县的农桑新政是上了邸报的,是李知府引以为傲的政绩。如今给沧山县使绊子,岂不是变着法儿打他李知府的脸?

    李知府心里对赵德明生出几分不满:你办的这叫什么事?林彦秋这个主儿,万一犯起浑来给巡抚衙门递个折子,上头对自己有看法,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为官者最重上峰评价,李知府这般老油条岂能不知?且不说方巡抚曾与林彦秋同游桐城,单是陈布政使就多次在听取汇报时,对林彦秋赞不绝口。眼下省里"十佳能吏"的评选,据传林彦秋已是十拿九稳。

    思及此处,李知府心头火起,提笔在呈文上添了一行朱批:"事关农桑大计,着府衙慎重办理。"随即盖上官印,递给林彦秋道:"你去找同知李文杰大人。"

    送走林彦秋后,李知府心中仍觉不快,命师爷唤赵德明来见。不多时,赵通判匆匆赶到,李知府赐座后却不直言,只云山雾罩地谈论了一番桐城农桑发展之要义,末了才淡淡道:

    "沧山县的农桑新政,可是上了《江南邸报》的,连巡抚大人都时常过问。"

    赵德明闻言,顿时明白府尊大人这是不满了。心中暗惊:此事怎会传到李大人耳中?莫非那林彦秋竟是李大人的心腹?可从未见他来府衙走动啊。

    赵德明不敢多问,唯唯诺诺地告退。回衙途中百思不得其解,这其中的关窍究竟何在?

    却说林彦秋持着文书来到同知李文杰的签押房,新任书吏徐某不识得他,倨傲道:"你是何人?"

    林彦秋往日来此,都是陈师爷殷勤接待,今日这般冷遇倒让他有些不适应。不过他早已深谙官场规矩,笑着从袖中取出一包上等烟丝递过去:"在下沧山县丞,有要事求见李大人。"

    恰在此时,里间的李文杰听见动静,探头一看,立即快步迎出。

    "林县丞!稀客啊!"李文杰热情地执起林彦秋的手,"今日怎得空来寻本官?"那徐书吏惊得手中烟丝都掉落在地,还未及拾起,李文杰已亲热地拉着林彦秋进了内室。

    "徐书办,上茶!"李文杰一声吩咐,徐书吏这才回过神来。林彦秋心知肚明,这位李同知近来在府衙处境艰难,自然要与他这样的"通天"人物交好,日后或有用得着之处。

    林彦秋对李文杰向来敬重,从文书匣中取出一罐茶叶,笑道:"听闻大人好茶,这是沧山新采的雨前龙井,请大人品鉴。"

    李文杰接过茶罐,娴熟地启封轻嗅:"好茶!本官定要好好珍藏。"

    林彦秋这才呈上文书。李文杰细看后,眉头顿时紧锁。这本是赵德明分管之事,李知府这般批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