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租用的会议室里,白色幕布上投影着淮城水利工程全图,红色标记密密麻麻覆盖了河堤、水闸、水库等关键节点。张组长将证据袋重重拍在桌上,金属拉链碰撞发出脆响:“现在起,所有人断绝和外界联系,手机、电脑全部交联络员封存。”他手指在地图上划过,划出三道清晰的线,“分成三组:一组查项目审批流程,从立项到验收,每个签字人都要核实;二组查材料供应,尤其是水泥、钢筋的采购记录和实际使用情况;三组查资金流向,所有参与企业的账户流水,哪怕是一分钱的异常转账都不能放过。记住,哪怕是根钢筋的型号和合同对不上,都要给我挖到底!”
第一组的行动从水利局档案室开始。当队员们带着搜查令推开大门时,管理员老周正慌慌张张地往碎纸机里塞文件,机器“咔嗒咔嗒”的响声在安静的档案室里格外刺耳。年轻队员小李眼疾手快,一把按住碎纸机的停止键,从入口处抽出还带着纸屑的文件——那是份2022年的河堤验收报告,原本打印的“水泥强度不达标,建议返工”被黑色签字笔涂改成了“符合设计标准,同意验收”,墨迹还透着新鲜的油光,显然是近期刚修改的。
“这是什么?”张组长捏着文件的边角,指腹蹭过未干的墨迹,声音冷得像冰。老周的手抖得像筛糠,眼神躲闪着不敢直视,直到队员们从他办公桌下的铁皮柜深处搜出一个加密U盘,插在电脑上打开时,满屏的文件修改记录跳了出来,最新一条的修改时间显示为昨天凌晨三点——正是李阳发布万字长文的同一时刻。
二组在城郊的水泥厂仓库里,挖出了更触目惊心的真相。仓库深处,吊车吊起最里面一排伪装成“合格建材”的货架,露出下方隐蔽的暗格,里面堆满了没有生产标号、只有模糊“合格”印章的水泥袋。省质检中心的化验员当场打开一袋,取出粉末溶于水中,滴入检测试剂,液体瞬间变成墨绿色——这是劣质水泥中氯离子超标的典型反应,用这种水泥浇筑的河堤,不出三年就会出现裂缝。仓库管理员见状“噗通”一声瘫在地上,手指着墙角被锁起来的账本,声音发颤:“都是昌盛建设的李总让囤的,他说...他说要是有人查,就说是临时工弄错了,把责任推给仓库保管不当。”
最关键的突破,来自三组的审计员小张。她对着电脑屏幕熬了两个通宵,将昌盛建设关联的十几家空壳公司的转账记录截图,像拼图一样贴在白板上,用红线标注资金流向。当最后一条红线从某空壳公司账户,连到前水利局招标办主任王某的个人账户时,她突然尖叫起来——屏幕上显示,这笔五十万的转账到账第二天,昌盛建设就以“最低价”中标了淮河大桥的加固项目,而这个价格,比第二名的报价低了整整三成。
“组长你看这个!”小张指着白板上的红线,声音因激动而发颤,“每次淮河水利项目招标前半个月,都有一笔钱从不同空壳公司转到王某账户,数额正好是中标工程总价的百分之一!”办公室里的打印机疯狂吞吐纸张,很快堆起厚厚的证据链,每张银行流水单上,都用红笔圈出了转账时间与招标公告发布时间的吻合标记,像一道道醒目的伤疤。
调查进行到第三天,阻力开始从暗处袭来。清晨,张组长推开临时驻地的房门,一张照片从门缝里滑落——照片上是他女儿背着书包走进学校的背影,背面用黑色马克笔写着“适可而止,别毁了自己”。查王某账户的审计员突然发现,银行系统在凌晨三点突然崩溃,恢复后王某近五年关键月份的流水记录全被删除。更邪门的是,昌盛建设的财务室在深夜突发“火灾”,幸好附近居民发现及时报警,消防员从烧毁的保险柜里抢出几本烧成焦炭的账本残页,边缘还能辨认出“水泥采购款”“好处费”的字样。
“他们急了。”张组长把照片拍在会议桌上,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这说明我们摸到要害了,再往前一步,就能把整个利益链连根拔起。”他当即拨通省纪委的电话,调来二十名荷枪实弹的特警守在驻地门口,又请省公安厅技术部门派来顶尖的数据恢复专家,对着被删除的银行记录连夜攻关。
当恢复的完整流水记录和转账凭证摆在王某面前时,这位曾经手握招标大权的主任,防线彻底垮了。他瘫在审讯室的椅子上,头抵着桌面,声音断断续续:“李总给的钱,一部分...一部分送了上面的人,还有一部分...我在国外买了套房,给儿子留着...”他颤抖着报出一个瑞士银行的账号,调查组顺着这条线追查,很快冻结了分布在瑞士、美国、澳大利亚等七个国家的赃款,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