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民富商苏半城 > 第318集:酒坊里的新曲子

第318集:酒坊里的新曲子(2/3)

榴树,还是他小时候种的,现在已经长得枝繁叶茂,树干粗壮,需要两个人才能合抱。每年夏天,满树的石榴花红得像火,秋天,就结出满树的红石榴,甜得很。他爹以前总说,这树接地气,能存住东西。

    他用铁锹在树下挖了个坑,不深,刚好能放下那个小陶坛。他把陶坛小心翼翼地放进去,再用土一点点埋好,踩实。做完这一切,他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看着枝繁叶茂的石榴树,轻轻叹了口气。

    “您这是干啥呢,爹?”陈建军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门口,看着他,一脸疑惑。

    “埋坛酒。”陈老爷子说。

    “埋酒?”建军更不解了,“家里好酒有的是,‘烈马’刚出窖,您要是想喝,我给您装一坛。埋这老曲酿的酒干啥?又不好喝。”

    陈老爷子看了看儿子,慢慢说:“新酒喝个鲜,老酒喝个念想。就像苏家的生意,得有能存住的东西。”

    建军愣了一下,没明白他的意思:“苏家?苏家现在生意好着呢,苏明那小子,搞网上直播卖货,听说一天能卖好几千块呢。比他爹那时候强多了。”

    “强?”陈老爷子摇了摇头,“他卖的那些料子,能存住吗?过两年,谁还记得他卖过啥?可他爹以前卖的那些好绸缎,穿在身上,几十年都不坏,那才是能存住的东西。”

    建军撇了撇嘴,没再说话。他觉得爹老了,跟不上时代了。现在是什么年代了,讲究的是快,是新鲜,是赚钱。谁还管什么存不存得住?

    日子一天天过去,“烧心刀”卖得越来越火,陈家酒坊的名声也越来越大。镇上开了好几家新的饭馆、烧烤摊,都指定要用“烧心刀”。建军雇了更多的人,把老作坊也改造成了新酒生产线,整天忙得脚不沾地,见了他爹,也只是匆匆打个招呼。

    陈老爷子还是每天去那间小屋里看看,虽然里面已经空荡荡的了。他还是爱在石榴树下抽烟,看着那棵树,看着远处苏家绸缎铺门口不断变换的广告牌。

    秋天的时候,石榴熟了,红彤彤的,挂满了枝头。陈老爷子摘了几个最大最红的,送到隔壁苏家。苏明不在,店里只有一个年轻的伙计在打包快递。伙计说,苏老板去外地进货了,进了一批新的网红面料,说是很便宜,很好卖。

    陈老爷子放下石榴,默默地走了。

    冬天来得很快,第一场雪下过之后,镇上的生意淡了些。这天,陈老爷子正在屋里烤火,建军匆匆跑了进来,脸色不太好看。

    “爹,出事了。”建军说。

    “咋了?”陈老爷子抬头看他。

    “‘烧心刀’……有人喝出事了。”建军的声音有些发颤,“前儿个晚上,几个年轻人在烧烤摊喝了咱们的酒,喝多了,跟人打架,把人打成重伤了。现在人家家长找上门来,说是咱们的酒太烈,才让他们冲动的,要告咱们。”

    陈老爷子皱起眉头:“酒是烈,可喝酒的人自己没数,咋能怪酒?”

    “可他们不管这些啊,”建军急得直转圈,“现在镇上都在传,说咱们的‘烧心刀’是‘凶酒’,喝了会出事。好多饭馆都把咱们的酒退回来了,订单也全取消了。这可咋办啊?”

    陈老爷子沉默了。他站起身,走到后院,看着石榴树。雪落在树枝上,白白的一层,那坛埋在树下的酒,应该还好好的吧。

    “爹,您倒是说句话啊!”建军跟了出来,带着哭腔,“这要是真被告了,咱们酒坊就完了!”

    陈老爷子转过身,看着儿子,慢慢说:“去,把石榴树下那坛酒挖出来。”

    “挖那酒干啥?”建军不解。

    “让你挖你就挖。”陈老爷子的语气很平静。

    建军虽然不明白,但还是照做了。他找来铁锹,在树下挖了半天,终于挖到了那个小陶坛。坛口封得很好,打开之后,一股醇厚的香气立刻弥漫开来,在寒冷的空气里,显得格外清晰。

    “把这酒,给苏家送去。”陈老爷子说。

    “给苏家?”建军更糊涂了,“这时候给他们送酒干啥?”

    “苏明他爹,以前最爱喝我这老曲酿的酒。”陈老爷子说,“现在他遇到难处了,你不知道?”

    “苏家咋了?”

    “我刚听街坊说,”陈老爷子叹了口气,“苏明进的那批网红面料,是假货,客户退货的太多,厂家又跑了,他赔了不少钱,绸缎铺可能要关门了。”

    建军愣住了,半天没说话。他只想着自己的事,竟然没注意到隔壁的苏家,已经到了这步田地。

    “新酒烈,能让人一时痛快,可也容易出事。”陈老爷子拿起那个小陶坛,递给建军,“老酒淡,喝着不刺激,可它能让人沉下心来,想想事。你把这酒送去,跟苏明说,要是不嫌弃,就尝尝。就说,做生意,跟酿酒一样,得有能存住的东西,不能只图一时的新鲜和热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建军接过陶坛,那酒的香气,温和而绵长,不像“烧心刀”那样霸道,却让人心里莫名地踏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