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 > 第306章 各国失算

第306章 各国失算(2/2)

"的标签,未能引起高层重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六大强国的注意力仍集中在联邦权力博弈上。越国正忙着与越系十国争夺矿产定价权,宁国在谋划太平洋航线垄断,明国的皇帝则专注于科举改革。他们普遍认为,底层的零星不满掀不起大浪,只要稍加镇压就能平息。

    这种误判源于根深蒂固的阶级偏见。宁国首相在奏章里写道:"愚民易惑难驯,给点小恩小惠即可安抚。"

    越国议会辩论时,有议员直言:"工人如同机器,上点润滑油就不会生锈,不必在意他们的想法。"他们无法理解,当《货殖通论》里的"剩余价值"概念,与纺织女工被克扣的工钱、码头工人被拖欠的报酬、煤矿工人被无视的伤亡结合时,会产生怎样的力量。

    朱昭熙对这些变化并非全知全能,但她推动理论输出时就有预判。在给虞国对外情报局的指示当中写道:"思想的传播如同播种,不必强求丰收,只需让土壤知道,除了杂草,还能长出庄稼。"当各国权贵还在嘲笑虞国的"乌托邦"时,他们脚下的土地已在悄然改变。

    越国染坊的互助会开始记录"作坊黑账",详细记载各作坊的克扣金额、虐待事件,这些账本被小心地藏在砖缝里;明国煤矿的工人代表学会了用"成本核算"反驳矿主的"亏损说",他们拿着自己统计的产量报表,让矿主无言以对。

    宁国的码头工人则建立了"互助基金",谁家有人受伤,大家就从基金里凑钱,不再像以前那样只能等死。

    这些微观层面的改变,尚未形成燎原之势,却已让"组织起来"的种子落地生根。在虞国的家书和理论书籍的双重滋养下,联邦各国的底层民众第一次意识到:他们不是孤立无援的个体,团结起来就能争取到应有的权利。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