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鬼迷疯重生之80后逆袭人生 > 第95章 利刃初试

第95章 利刃初试(1/3)

    **地点:莫克兰东部,顿涅茨市(虚构化名,规避真实地名)郊区**

    夏国驻莫克兰大使馆武官处,一间临时征用的安全屋内,气氛凝重。墙壁上挂着大幅的顿涅茨市及周边卫星地图,红蓝标记交错。武官王少校指着地图,语速飞快:

    “情况比预想的复杂。需要营救的目标分三处:

    1. **‘种子库’组:** 两位农业专家(张教授、李研究员)及一名助手,被困在市郊‘国家种子基因库’的地下安全屋内。那里储存着重要的抗旱小麦种质资源!他们相对隐蔽,但通讯中断超过24小时,情况不明。位置:**A点(红圈标注)**。

    2. **‘研究所’组:** 三位材料学专家(赵工、钱工、孙工),被困在顿涅茨理工大学应用材料研究所主楼三楼实验室。该区域目前被一股自称‘顿涅茨自由军’(DFA)的地方武装控制,但控制力较弱,周边交火频繁。位置:**B点(蓝圈标注)**。

    3. **‘平民点’:** 七名未能及时撤入使馆区的侨胞和平民(含两名儿童、一名孕妇),分散在研究所(B点)东北方向约1.5公里的‘橡树’居民区。该区域是政府军、DFA和另一股武装‘莫东阵线’(MEF)反复争夺的焦点,巷战激烈!位置:**C点(黄圈标注,分散在三个小区域)**。”

    王少校面色严峻:“难点在于:第一,目标分散,无法一次行动覆盖。第二,B点和C点处于高度危险的交火区,DFA和MEF都极其排外且不可预测。第三,我们使馆的警卫力量有限,无法提供直接的武装支援,只能提供情报、外围接应和撤离通道。”

    萧萱萱凝视地图,大脑飞速运转。李哲则快速操作着一台加固军用笔记本,接入使馆提供的有限本地监控和通信信号,试图获取更实时信息。

    “队长,两套方案。”爆破专家“雷管”沙哑着嗓子,“方案一:优先突入相对安全的A点,获取种子专家和资源。然后利用他们可能掌握的本地信息或通道,再图B、C点。风险最小,但C点的平民可能等不起。”他指了指地图上C点区域不断闪烁的爆炸标记模拟信号。

    “方案二:兵分两路。”狙击手“冷锋”接口,声音冰冷如铁,“一队精锐突袭B点研究所,以最快速度控制局面,救出材料专家。另一队同时渗透C点居民区,利用复杂地形,分头找到并带出平民。最后在预定撤离点汇合。优点是速度快,能最大限度保障B、C点人员安全。但…风险极高,一旦在B点或C点与任何一方武装交火,都可能陷入重围,甚至引发多方混战。”

    萧萱萱沉默片刻,目光扫过队员,最后落在李哲身上:“‘鹰眼’,无人机在本地复杂电磁环境下,侦察和通信中继有效半径和抗干扰能力?”

    李哲立刻回答:“‘蜂群’微型侦察单元(‘蜻蜓’型)在城区低空,有效侦察半径约800米,抗干扰能力中等,需避开强电磁源。中型攻击/中继单元(‘游隼’型)可提供半径5公里内的稳定加密中继通信,并具备一定的电磁压制能力,但目标较大,易被发现。建议行动初期主要依靠‘蜻蜓’进行隐蔽侦察。”

    “明白了。”萧萱萱果断拍板,“采用方案二!但做调整:**一队:我、‘冷锋’、‘军械库’,目标B点研究所,速战速决!二队:‘雷管’、‘白鸽’,目标C点平民,以隐蔽、分散救援为主,尽量避免交火!‘鹰眼’居中策应,利用无人机为两队提供实时侦察、预警和通讯保障!同时,雇佣一名可靠的本地向导,协助沟通和规避主要武装力量聚集区!**”

    “是!”众人齐声低喝。

    **利刃出鞘:装备检视**

    行动前,小队在安全屋地下室进行最后的装备检查。王少校提供了部分当地可用的轻武器作为伪装和补充,但利刃小队主要依靠自身携带的、代表当年夏国特种部队精锐水准的装备:

    * **队长 萧萱萱(代号:利刃):**

    * **主武器:** **05式微声冲锋枪*

    * **副武器:** **92式9mm手枪**

    * **特殊装备:** **单兵战术终端** - 整合浩瀚一代定位、数字地图、加密调频小队通讯、可接收无人机侦察画面。**新型单兵雷达** - 小型化穿墙探测仪,有效距离短(30米内),耗电大,关键时刻用。

    战术背心、破片手雷、烟雾弹、震撼弹、急救包、夜视仪(AN/PVS-14级别)、防毒面具。

    * **狙击手 冷锋:**

    * **主武器:** **JS 7.62mm高精度狙击步枪**。

    * **副武器:** **92式手枪**。

    * **观瞄具:** **高倍率白光瞄准镜 + 可拆卸热成像模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特殊装备:** **激光测距/指示仪、便携式气象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