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破专家 雷管:**
* **主武器:** **紧凑型95-1式短突击步枪**
* **副武器:** **92式手枪**。
* **特殊装备:** 模块化塑性炸药、多功能爆破索、电子/机械起爆器、排爆工具组、简易型结构弱点扫描仪**。背囊里塞满了各种“小玩意”。
* **武器专家 军械库:**
* **主武器:** **95式班用轻机枪。
* **副武器:** **92式手枪**。
* **特殊装备:** **多功能武器维护工具包、可快速更换的枪管/部件、拾取的敌方武器弹药快速适配能力、单兵反装甲/PF-98式120mm攻坚火箭筒**。
* **医疗兵 白鸽:**
* **主武器:** **05式微声冲锋枪**。
* **副武器:** **92式手枪**。
* **特殊装备:** **含止血粉、快速凝血绷带、胸腔穿刺针、便携式吸引器等高级战术医疗包、小型可测血型、血氧等基础指标便携式血液分析仪、强效镇痛剂/急救药品、折叠担架**。
* **科技专家 鹰眼(李哲):**
* **主武器:** **95式短突击步枪**(基本自卫)。
* **副武器:** **92式手枪**。
* **核心装备:** **‘蜂群’战术无人机控制系统(加固军用笔记本+专用控制台)**、**多型号无人机(‘蜻蜓’微型侦察机x6,‘游隼’中型攻击/中继机x2)充电/维护箱**、**便携式卫星通讯终端(用于与基地/使馆联系)**、**高增益定向天线**、**便携式大容量电源组**。
* **其他:** 战术背心(主要装电池和备用无人机)、夜视仪、防毒面具。
雇佣的向导名叫**安德烈**,一个四十多岁、眼神精明、略懂中文的顿涅茨本地人。他熟悉这片区域的每一条小巷和主要武装力量的巡逻规律。
趁着夜色和短暂的停火间隙,利刃小队在安德烈的带领下,如同幽灵般潜入混乱的城区。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尘土和垃圾腐败的混合气味。远处零星的枪炮声如同城市的呜咽。
**第一目标:B点研究所。**
小队利用无人机“蜻蜓”提前侦察,避开主要交火线和巡逻队。接近研究所外围时,“蜻蜓”传回画面:研究所主楼有DFA武装人员活动的迹象,但人数不多,警戒松懈。楼内三楼一个窗户有规律的微弱灯光闪烁——是约定的求救信号!
按照预定方案,萧萱萱决定尝试非武力接触。在安德烈的指引下,他们找到一个相对隐蔽的缺口接近。当与两名在楼外抽烟的DFA武装人员遭遇时,安德烈立刻上前用当地通用语喊话:“别开枪!我们是夏国人!来带走我们的科学家!我们没有恶意!”
两名武装人员紧张地端起枪。萧萱萱立刻示意队员放低枪口,同时自己上前一步,缓缓展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昏暗的夜色和手电光下,那抹红色格外醒目。
“夏国?a?”一名武装人员疑惑地看了看国旗,又看了看安德烈。安德烈赶紧解释:“对!夏国!他们是来接自己人的,就在三楼!他们带走人就走,不参与你们的事!”
武装人员低声商量了几句。显然,夏国在此地的中立形象和相对强大的国力让他们有所顾忌。最终,其中一人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可以进去,但动作要快,并且警告他们“MEF的疯子随时可能打过来”。
利刃小队保持着高度警惕,在安德烈的陪同下快速进入研究所大楼。内部一片狼藉,但通往三楼的楼梯尚算完整。在“冷锋”和“军械库”的交叉掩护下,萧萱萱带人迅速抵达三楼实验室。
门被反锁。萧萱萱敲击门板,用中文低喝:“张工、钱工、孙工!夏国利刃小队!开门!”
门内传来一阵压抑的惊呼和急促的脚步声。门锁转动,门被拉开一条缝,露出几张憔悴而狂喜的脸!“是祖国的人!快!快进来!”三位材料学专家和他们的两名本地助手(也在保护名单)挤在狭小的实验室内,里面堆满了作为掩体的仪器和家具。
救援异常顺利。在确认人员无恙后,小队立刻护送他们下楼。楼下的DFA武装人员只是冷漠地看着他们离开,并未阻拦。五星红旗再次发挥了它的庇护作用。
**第二目标:A点种子库与不祥的寂静**
将B点人员安全移交给在研究所外围接应的使馆车辆后,利刃小队毫不停歇,立刻向下一个目标——相对安全的A点种子库进发。
通往市郊的道路更加荒凉破败,但交火痕迹明显减少。安德烈也显得轻松了一些:“A点那边靠近农田,武装的人少,主要是些流民和小偷,小心点就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