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璃光倾国:清宫科技女皇传 > 第175章 整顿银行

第175章 整顿银行(2/2)

着便携式算盘与信用手册,走街串巷核验商户账本。在山西票号聚集的平遥,女信贷员李青鸾蹲在地上,用算筹摆出票号的资金流向图:"赵东家,您的放贷利率高于官定三倍,这不是周转,是喝百姓的血。"

    当第一份《全国信用舆图》送达养心殿,雍正帝看着图上用不同颜色标注的信用等级,忽然指着西藏地区的空白:"宁嘉,这里为何没有记录?" 林璃展开密折:"臣已派阿朵的学生进藏,用茶马古道的交易记录建立信用档案。藏族同胞的每匹军马、每块茶砖,都将成为信用评级的依据。"

    深冬的前门大街,皇家银行重新开业的鞭炮声驱散了寒气。卫琳琅站在信用公示墙前,看着新增的 "加碘盐商" 金级名单,忽然听见身后传来抽泣声。转身见是武昌的米商之妻,正对着丈夫的铁级名单抹泪:"卫大人,我家男人说,只要还清欠款,名字就能从黑墙上擦掉?"

    "能。" 卫琳琅指尖抚过《坏账偿还手册》烫金北斗纹,封皮上的凸印在暮色里泛起微光,"每还十两银,就能擦亮一分信用。" 她望着青石巷口,佝偻着背的小商贩正将新领的 "铜级贷款凭证" 系在独轮车把,褪色的麻绳缠着泛黄的油纸伞,随着车轮颠簸轻轻摇晃。记忆突然翻涌 —— 半年前在银行地窖的樟木箱底,她曾见过林璃用盐晶压制的初代存折,那些易碎的半透明薄片,如今竟化作千家万户手中的信用图腾。

    天工院地下实验室的蒸汽管道嘶鸣着,林璃正将鹅毛笔蘸进蓝墨水,在皮质记录本上飞速记录数据。黄铜铸造的信用评级机吞吐着牛皮纸报表,十二组齿轮咬合时发出精密的咔嗒声,将商户田亩数、交易流水、街坊画押的口碑竹简,逐一转化为跳动的汞柱刻度。当第一组 "金级商户" 的数值在琉璃管中亮起,她望着玻璃罩内永不熄灭的瓦斯灯,恍惚看见三年前盐政衙门里,自己将刻着官印的盐引掷在案上:"信用不是靠官印,是靠算筹一笔一笔算出来的。"

    伊犁河谷的晨雾还未散尽,苏锦便将密报匣放在案头。泛黄信笺上除了哈萨克族头人的火漆印,还夹着一缕带着草香的羊毛。"郡主," 苏锦展开绣着雪莲花纹的信用手册,羊皮纸边缘还留着牧民手指摩挲的油亮痕迹,"他们说北斗纹比草原上的北斗星还亮,照着驼队不会迷失在沙海。" 随信附上的还有马鬃编织的信用凭证,每道编结都对应着兑换农具的额度。

    次年春分,扬州分行的青铜门环裹着红绸。卫琳琅手持蘸满朱砂的羊毫笔,看着铁级商户们踩着青砖上的水洼鱼贯而入。黑墙上的 "失信者名录" 在晨光中泛着冷意,当卖糖画的张娘子颤抖着递上还款收据,卫琳琅的笔尖在 "张李氏" 三字上轻轻一抹,褪色的墨痕化作银粉簌簌而落。人群中爆发出欢呼,王老汉用布满老茧的手翻开《算学启蒙》,北斗纹书签正巧落在 "借贷算法" 那一页,折射出细碎的金光。

    随着汽笛长鸣,首列 "信用专列" 喷出的白雾笼罩了站台。车厢木板上烙着的北斗纹被桐油反复刷过,与 "信用如金" 的鎏金字样在阳光下流转生辉。林璃望着女信贷员们在车门前铺开算筹,红绳系着的筹码在木桌上碰撞出清脆声响。远处驼铃声隐约传来,她忽然想起陈墨竹在银行挤兑那夜说的话,当时对方的白瓷茶杯正倒映着满地狼藉的账本:"坏账不是终点,是信用体系的起点。" 此刻这句话突然具象成铁轨延伸的方向,载着新铸的信用,驶向更辽阔的西北。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