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璃光倾国:清宫科技女皇传 > 第171章 银矿之争

第171章 银矿之争(2/2)

位父老自己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七月流火,第一座竖井在哀牢山腹地开工。晨雾未散时,德国工程师卡尔?施密特的皮靴已沾满红土,他站在新落成的卷扬机旁,黄铜镜片后的蓝眼睛透着焦灼。"停!" 他一把按住正要扳动操纵杆的矿工,用带着巴伐利亚口音的汉语喝道:"制动阀要像对待情人一样温柔!" 说着扯下自己的羊毛围巾,裹住颤抖的金属部件示范操作,"听,当齿轮咬合声像教堂钟声般规律,才是最安全的状态。" 林璃倚着镀着北斗纹的铜制井架,看着远处刀安仁的马队扬尘而去,土司腰间的银鞘弯刀在阳光下划出冷芒 —— 她知道,那些印着土司徽记的酒坛里,装满收买人心的银元,而自己用 "安全分红" 条款打破的,不仅是传统矿主的铁腕,更是延续百年的矿场生存法则。

    真正的危机在中秋前夜浮出水面。绿萝卫的密探冒雨送来用油布层层包裹的密信,火漆封印上的百合花图案,昭示着八爷党与英国地质学家亨利?威尔逊的勾结。林璃就着牛油烛火展开图纸,爆破点竟精准标注在矿洞承重柱位置。她突然轻笑出声,指尖划过图纸边缘的暗纹:"去把陈墨竹叫来,让她带着改良的瓦斯检测仪,再让苏锦抽调神机营精锐,扮成运茶马帮埋伏在果敢山口。记住," 她往信纸上洒下朱砂,字迹在湿气中晕染如血,"这次要连鱼饵带鱼钩一起收。"

    矿庆日的晨雾里,卫琳琅身着孔雀蓝织锦官服,手持青铜鎏金开炉锤。当第一块刻着北斗纹的银锭从熔炉中取出时,山顶突然传来闷响。围观的矿工发出惊呼,却见卫琳琅纹丝不动,袖中藏着的燧发枪已经上膛。随着此起彼伏的火铳声,亨利?威尔逊的爆破队在密林里现身,却踏入提前布置的铁蒺藜阵。几个试图逃窜的洋人被绊马索掀翻,带队的爆破队长腰间,八爷党令牌上的玄色龙纹在晨光中刺目。卫琳琅用剑柄挑起令牌,转向面如死灰的刀安仁:"土司大人可知,私通外夷在大清律例里该当何罪?"

    官银总局的开采如火如荼。卫琳琅在矿工中推行的 "三班轮岗制" 用黄铜刻成告示,伤亡抚恤金制度则写成通俗易懂的山歌在矿场传唱。深冬的某夜,临时诊所的油灯彻夜未熄,新来的女矿医白苏正用从西洋学来的外科术式缝合断臂。老矿工们挤在窗外,看着她戴着浸过酒精的白纱布口罩,将烧红的烙铁按在伤口止血,恍惚间竟觉得,这个总爱哼唱江南小调的女子,比他们拜了几十年的矿神更可靠。

    与此同时,紫禁城养心殿内,雍正帝摩挲着云南送来的银本位制改革方案,目光停在 "女官监督使年考细则" 上。林璃展开大幅舆图,红笔标注的不仅有银矿,更有星罗棋布的女子技术学堂规划:"陛下请看,当矿工子弟能看懂《井巷工程图》,当矿嫂们能用算盘核对红利,这哀牢山中的银脉,就不再是流淌着鲜血的伤口,而是滋养大清的新血管。" 她的指尖划过即将设立的铸币厂位置,烛火在舆图上投下跳动的光影,仿佛预示着新的变革。

    次年春分,晨雾未散的滇南山区已被蒸汽机的轰鸣声唤醒。亨利?威尔逊攥着牛皮公文袋,在泥泞的山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当银矿入口处的北斗纹旗帜刺破氤氲雾气,他的瞳孔骤然收缩 —— 昔日简陋的矿洞已化作钢铁森林,戴着黄铜安全帽的女监工腰间别着皮质工具包,正用卷尺丈量巷道弧度,身后跟着捧着测绘图纸的学徒。蒸汽碎矿机喷出的白雾中,铸铁齿轮咬合的铿锵声与工人的号子交织成曲,惊起满山鹧鸪。

    与此同时,昆明城郊的天工院地下实验室里,林璃将波斯商人带来的钴料倒入坩埚,水晶护目镜映出跳动的炉火。精银在高温中化作液态,与钴料碰撞出幽蓝火花,釉料在陶胚上流转成神秘图腾。"这批防伪青花瓷,能让银锭成为行走的契约。" 她用镊子夹起冷却的瓷片,对着煤油灯转动,瓷面浮现出只有特定角度才能看见的暗纹,那是融合了东方篆刻与西方几何的智慧结晶。

    卫琳琅站在新落成的矿工子弟学堂前,檐角铜铃随风轻响。二十余个女孩正用银砂在石板上排列算筹,稚嫩的童声念着乘法口诀。远处竖井传来的机械轰鸣节奏分明,那是新安装的通风机在吞吐气流。她摩挲着学堂门楣上 "日新" 二字,忽然想起三年前中央学院的毕业答辩。那时林璃在沙盘前掷出青铜算筹:"当银矿被铁链捆住,就成了噬人的怪兽;唯有让每粒银砂都照进阳光,才能让财富真正滋养土地。" 此刻山风掠过她鬓角的白发,远处运矿马车的铜铃叮当,恍惚间竟与当年的算筹声重叠。

    暮色四合时,第一列满载银锭的车队驶出矿区。赶车的李老三勒住缰绳,火折子照亮车厢侧面 —— 每辆车上都刻着小小的女子持灯图案,灯盏里嵌着林璃研制的夜光釉。"这是给夜行人留的路。" 押运的女官将羊皮水囊抛给他,月光下,她腰间的银哨与矿场北斗旗同时泛起微光。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