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周种满忍冬,春来时繁花似锦,远远望去,像一片金色的云。牧民用忍冬编花环,士兵用忍冬缠刀柄,连斡耳朵的旗帜上都绣了忍冬纹 —— 完颜雪最爱的花,成了漠北的精神符号。
有次乃马真后的旧部余孽想破坏英雄冢,刚靠近就被巡逻的牧民发现,群起而攻之,打得他们落荒而逃。“谁敢动夫人的冢,就是动我们的命!” 牧民们举着锄头、木棍守在冢前,比甲士还坚决。萧虎看到这一幕,终于明白:真正的防线不在帐外的甲士,而在民心 —— 完颜雪用生命换来的民心,比任何城墙都坚固。
萧虎上奏忽必烈,请求将完颜雪的事迹编入《功臣传》。奏折中写道:“夫人以医护民,以死护盟,其忠可励将士,其仁可安牧民,宜载史册,永传漠北。” 忽必烈批复 “准奏”,并赐 “忠勇护漠” 匾额,悬于护民亭中,匾额用紫檀木打造,金字镶边,与铜鹤、石碑相映,更显庄重。
英雄冢的祭祀被纳入斡耳朵的典仪,每月初一、十五,萧虎率文武官员祭拜,士兵列队行礼,牧民代表献哈达,形成固定制度。耶律铸将这些仪式写入《斡耳朵典仪》,规定 “祭品需新鲜、祭拜需虔诚、护冢需尽心”,让纪念不再流于形式,而成了凝聚人心的制度保障。
雪岭的风依旧凛冽,但英雄冢前的忍冬花岁岁绽放,护民亭的铜铃日日作响,完颜雪的故事在牧民口中代代相传。萧虎站在碑前,望着琥珀折射的光晕,仿佛又听到她的声音:“义兄,守好这漠北。” 他握紧腰间的刀,刀柄缠着忍冬藤 —— 这一次,他懂了,守疆不仅是守住土地,更是守住像完颜雪这样的忠魂用生命换来的安宁。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