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 第393章 严阵以待

第393章 严阵以待(2/2)

首应允:“大将军如此信赖在下,我定会攻克宫门,直捣咸阳。”

    函谷雄关之前,大军蓄势待发,关楼之巅,张恒眺望咸阳方向。

    “古有秦月汉时关,长征万里未有还。但愿龙城飞将勇,不让胡骑越阴山。”

    此诗虽颂扬汉飞将李陵,但谈及北逐匈奴,万里征战,蒙毅之功远超李陵。

    遗憾的是,昔日帝国的诸多名将或逝或隐,蒙毅遭赐死,王离镇守长城,战绩平平,屡败于刘邦、项羽之手。故而,帝国的重担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张恒的肩上。

    张恒凝视着初升的朝阳,对于这即将重焕新生的秦帝国,他满怀信心。

    目前,麾下不仅有司马昱、陈瑜、赵霖,还有苏赫、涉屯、司马斐、英武、张平等文武重臣。待此次平息朝乱,张恒便能全力应对项籍与刘邦。

    刘邦沛县集团中,萧望、周熊、曹忠、夏侯车等一干人皆为难得的人才,萧望更有宰辅之才。平定天下、挽救帝国的道路漫长而艰辛。

    “大将军,一切准备就绪。”

    司马昱与陈瑜走近张恒禀报。

    “好,升起旗帜,我们直奔临泉。”

    “吱吱吱”

    通往关内的城门缓缓洞开,一队骑兵迅速驰出,晨光映照在黑色的旌旗上,“铲除高尧”四字格外醒目,大军一路疾驰,直指潼关方向。

    潼关城内,守将如常巡逻,忽见远处尘土飞扬,黑旗飘扬。

    “速去探查,何方兵马将至?”

    守将心生疑惑,那方向正是函谷关,莫非函谷关已失?但又觉不太可能,此处怎会毫无消息?

    城楼上的秦军张弓搭箭,严阵以待。片刻间,城下已是黑压压的骑兵大军,守将内心暗自惶恐。

    章云勒紧缰绳,身旁众人亦缓缓站定。未待探子回报,他已瞥见城下,章云背后,飘扬着面面旌旗,上书“清君侧,诛奸佞,张”。这些旗帜仿佛在向守城将领宣告,抉择命运的时刻已至。

    “报,大人,城下乃张云大将军的骑兵,人数逾数万,张云将军未奉皇命便率兵归来,我们是否应立即通报内史大人?”

    守将望着城下大军的磅礴之势,一巴掌拍在士兵背上:

    “通报内史?岂有此理!你没见张云将军高举的是清君侧的大旗吗?何谈无皇命?此乃匡扶正义的雄师!”

    “陛下现被奸臣张槐操控,世人皆知。速速打开城门,我要亲自迎接张云将军,不,我要随张云将军一同,杀回长安!”

    下属心思急转,城门下,守将率众轻易开启了城门。

    “末将潼关守将李勇,拜见大将军!”

    “李勇,你可知本将军此行目的?竟敢擅自开城?”

    “李勇只知,大将军欲行之事,乃我等心之所向而力不能逮。李勇愿随大将军,为大军引路。”

    引路?

    长安之路,我比你更熟。张云心领神会,缓缓驱马前行。

    “那便跟上吧。”

    张云挥鞭,胯下战马疾驰城门,司马霖、赵雷等人紧随其后。陈安望着潼关城门,心中暗赞:这便是人心所向。张云仅仅驻足城下,城门守将便开城归顺。

    出潼关,一路向西,声势浩荡,直指临潼。

    临潼以东,内史陈霖亲自率队巡查关中。陈霖新官上任,如今长安城内官员更迭频繁。

    陈霖自咸阳县尉升至内史,掌管关中治安。前任及前前任的内史去往何处?不言而喻,皆已陨落。

    近来,自丞相李昱与冯渊入狱后,朝廷如失栋梁。昔日政务皆由李昱打理,而今李昱入狱,朝廷政事堆积如山。

    张槐处理政事全凭喜好,近日又要关中征发徭役,引发关中百姓诸多怨言。

    昨日,陈霖闻报,咸阳附近有百姓商议迁往汉中,身为内史,他不得不亲自探查。

    陈霖连访数村,在士兵的威慑下,百姓才放弃逃难之念,陈霖率数百士兵疾驰而去。

    “禀报,大人,东线有大队人马正朝咸阳疾驰,旌旗满天,气势汹汹!”

    张毅面色骤变,心中暗惊,难道那股叛军又突破了重要关隘?

    “即刻前往周边各县,集结兵力,务必阻止这股叛军靠近咸阳!”

    “遵命!”

    半日之后,赵拓领大军沿河向西挺进,距临潼已不足五十里,明日便是陈丞相受刑之日,一切均按计划行进。

    “禀报将军,前方二十里处,有秦军集结,人数约有五六千之众。”

    赵拓早前已盘算过咸阳周边的兵力,城中守军三千,宫中禁军约五千,正规军大致如此,此前驻守山地的正规军皆在其麾下,前方怎会凭空冒出五六千人?

    “都到这步田地了,还惧这五六千人?前去探探究竟!”

    赵拓率军继续前行,旷野之上,骑兵如飞,不久,前方现一大阵,严阵以待。

    “吁——”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