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 第114章 蒙毅将所有细节尽数禀报蒙骜

第114章 蒙毅将所有细节尽数禀报蒙骜(2/3)

:“大王正值壮年,此刻谈党争为时尚早。

    然而,我大秦统一大局已成,有人卷入其中也在所难免。

    蒙家世代效忠大秦正统,若有所选,也只能是扶苏公子,他是大秦长子,这合乎常理。”

    “当然。”

    蒙骜加重语气,“若选错,蒙家必陷入危机。

    即便眼下权势鼎盛,面对王权依然渺小,‘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想必你也明白。”

    显然,在他心中,众王子中,唯有扶苏才是正统,他对扶苏格外偏爱。

    蒙毅再次摇头:“祖父,父亲和我们并未选择扶苏公子。”

    蒙骜眉头紧锁,严厉质问:“荒谬!连蒙武那小子也站到你们那边?快告诉我,你们到底选了谁?”

    蒙骜面色凝重,显然若蒙毅再不说明白,此事难以善终。

    蒙毅只得郑重解释,以免祖父与扶苏私下接触,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祖父,此事您得答应我保密,只听我说。”

    ……

    李烟言忽然问道:“大王,迟公子的父亲是谁?”

    蒙毅严肃提醒蒙骜:“祖父,有话直说。”

    “祖父不会无端生事,此事关乎蒙家未来,万不可轻率讨论。”

    “你们父子到底选了哪位公子?”

    蒙骜不耐烦地追问。

    蒙毅低声答道:“迟公子。”

    蒙骜大吃一惊:“什么?你在戏弄我吗?我大秦并无迟公子的说法。”

    蒙毅低声揭示惊人真相:“仅有少数人知晓,如今的武安君赵迟实为大王之子,也是我大秦长公子。”

    蒙骜听完皱眉,严肃询问:“你是在认真对我说吗?还是开玩笑?”

    蒙毅正色道:“武安君确实是大王之子,也是长子。”

    蒙骜下令:“说说事情的始末。”

    蒙毅娓娓道来:“大王初入秦帝国时,带回了一位青梅竹马的女子,祖父想必还记得她?”

    “自然记得。”

    “可她出身普通,仅是平民百姓。

    彼时大王虽登基,却无实权,太后、吕不韦与宗室皆不认可这段姻缘。”

    “后来,那女子便消失了……”

    蒙骜低声说道,神色渐趋平静,似已了然。

    “赵迟,便是那位女子所出?”

    蒙骜惊疑地追问。

    蒙毅点头:“半年前,大王在李家村找到了赵迟的真实身世及其生母。”

    “千真万确,御医夏无且正是赵迟的外祖父。”

    蒙毅将所有细节尽数禀报蒙骜。

    听完后,蒙骜陷入沉思,眉宇间却难掩忧虑之色。

    “赵迟是大王的长子,怪不得近日听闻大王对两位公子偏爱有加,甚至亲自在章台宫照料,远超对亲生骨肉的关怀。

    原来这两子竟都是大王的孙辈。”

    蒙骜瞬间领悟:“原来是这样。”

    蒙毅继续说道:“祖父,就说这么多。

    总归父亲打算让蒙家扶持赵迟。

    这几日我也悄悄联系了许多朝臣,只为给赵迟的身份正名铺路。”

    蒙毅说完,目光凝视着蒙骜。

    “大王虽然厚待迟公子,但他终究是民间私生子,即便为长子,却并非正室所出,与那些嫡出的公子相比,差距甚大。”

    “您认为大王真的会立迟公子为储君?”

    蒙骜沉稳地问。

    “大王心意已定。”

    “他日与迟公子相认,便是迟公子被册封为储君之时,还会追封其母为王后。”

    “到那时,迟公子就不再是私生子,而是我大秦的正统嫡长子。”

    “储君之位,非迟公子莫属。”

    蒙毅语气坚定,隐约透着几分兴奋。

    蒙骜现出惊异之态:“大王竟这般看重赵迟公子?”

    “祖父,您该懂得爱屋及乌的道理。”

    “大王多年未立后,实因赵迟之母。

    据说赵迟之母临终前,大王几乎要在墓前殉情,幸好父亲及时阻止,否则大王可能已经离世。”

    蒙毅话语中带着些许惋惜。

    “竟有此事?”

    蒙骜震惊。

    “千真万确。”

    蒙毅微微点头。

    “看来大王对赵迟之母情深意重,非比寻常,你们父子的决定并无偏差。”

    蒙骜点头表示认同。

    “祖父,您是否依旧反对蒙家支持迟公子?”

    蒙毅眼眸闪动。

    “我反对又有何用?你们早已全力相助迟公子了。”

    蒙骜不耐烦地回应。

    然而,

    老者皱眉沉吟片刻:“大王若要追封赵迟之母为王后,又欲立赵迟为储君,必定招致宗室与权臣群起而攻之,这是个难题。”

    “当初大王未与赵迟相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