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 第80章 这一切旨在预防降卒生变

第80章 这一切旨在预防降卒生变(1/3)

    “明日……”

    赵迟沉声开口,语带威严,“我将接收赵国降卒,诸位有何见解?”

    “上将军,是否如在韩国时,将降卒分散编入军队,授予我等秦军预备身份?”

    章邯恭敬请教。

    “正是如此。”

    赵迟微微一笑,目光深邃。

    “此次扩军,与往昔不同,昔日我统率不过十万之众,加上韩国守军也不过二十万,骑兵更是临时召集的五万。

    如今遵大王旨意新组建军队,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此次,我要打造一支攻守兼备的强大军力。”

    “骑兵不可或缺,步兵同样重要,弓箭手亦为关键。”

    “它们需彼此协作,共赴战场。”

    “骑兵至少需十万,步兵二十万,各部力量合理调配。”

    “诸位有何见解?”

    赵迟环视四周将领问道。

    “上将军英明。”

    众将齐声响应。

    “此番灭赵之战,立功者众多,名册已存档。

    扩军之后,这些将士理应受赏,不得亏待。”

    赵迟叮嘱道。

    “末将遵命。”

    诸将皆点头称是。

    “好了。”

    “若无他事,诸位可先行退下。”

    赵迟点头示意,眼下无需多言,重点在于明日——接收二十万赵军降卒。

    此事并不复杂,已有接纳韩国降卒的经验。

    “末将告退。”

    众将向赵迟行礼后离去。

    “终于接近回家的最后一程了。”

    “一年未见,烟言想必十分想念我吧。”

    赵迟嘴角浮现出一抹期待的笑意。

    次日。

    邯郸城外。

    仿佛重现阳城情景。

    此刻的邯郸城外宛如阳城再现。

    二十一万赵军降卒齐聚此处,同样席地而坐,四周遍布秦军锐士,警戒森严。

    这一切旨在预防降卒生变。

    投降的士兵满心焦虑,不知秦廷如何处置他们。

    这种恐惧甚至超过当年韩军的感受,尤其是赵国人,对秦帝国既惧又怨。

    长平之战中,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卒,虽已过去许久,但此事至今令人难忘。

    赵国人一直渴望复仇,却因秦帝国缘故,许多家庭支离破碎,因此他们尤为畏惧。

    此刻,他们唯一的指望便是赵迟在邯郸城外战败时的承诺——保证不会伤害他们。

    “上将军至!”

    一声高呼令降卒胆寒。

    生死一线间,若上将军下令斩杀,今日便是他们的末日。

    赵迟在众将陪同下现身城墙,威严地俯瞰这些降卒。”我是赵迟,大秦上将,奉命全权裁决你们的生死。

    生或死,皆由我一念之间。”

    降卒愈加惶恐,欲逃却被四周持弓的秦军震慑,稍有动作便可能被万箭穿身。

    然而,赵迟随后的话语让他们略感安心。”我曾承诺不会杀你们,也绝不会食言。

    我会给你们一条活路。”

    他的声音洪亮有力,直击人心。

    此话一出,不少降卒顿时释然,性命总算保住。

    “本将明白。”

    赵秦两国有过旧怨,长平一战,秦之武安君白起坑杀四十万降卒,结下深仇。

    往事如烟,恩怨自当随风而去。

    两国交战,非士卒之过,乃天时地利使然。

    赵迟言毕,续道:“降卒营中,想必诸位已知秦廷处置降卒之法。

    一是贬为奴隶,分派各地劳役,终生不得赦免;二是贬为刑徒炮灰军,替秦征战,却永为奴籍,直至终老。”

    此二策,降卒皆有所闻。

    赵国亦同此法。

    中原三分,同宗共族,降卒问题皆为三国难题,处理方式大致相似。”秦廷仅此二策,然接管韩地后,吾曾奏报大王,增其一法。”

    赵迟言,“即予降卒重生之机……”

    话至此,赵迟简明扼要地宣告新策,一如阳城之时,赐二十万赵卒新生。

    降卒自然欣然接受,随后赵迟令屠睢拆分二十一万降卒,混编入秦之精锐,组建邯郸大营新锐。

    如当年收降韩卒,此辈亦需时日与秦军磨合,方能融入。

    两月后,龙台宫。

    “报上将军,大军整合完毕。”

    “原降卒已分散入精锐,现正受战阵操练。”

    “各地郡兵部署妥当,函谷、蓝田两地防务交接完成。”

    诸将一一回报近况,屠睢、章邯、任嚣等皆有才略,归赵迟麾下,既遵命行事,又善权变。

    “万事俱备。”

    赵迟听罢心定。

    近两月全力备战,今见成效:邯郸大营稳固,兵力大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