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 > 第367集:《智能假肢的伦理技术边界》

第367集:《智能假肢的伦理技术边界》(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知道了。”林墨低下头,继续拧动扳手。金属零件落地的声音在空旷的训练馆里格外清晰。

    三、认证前夜

    “技术公平认证”制度实施后的第一个残奥周期,训练馆里多了很多带着仪器的工作人员。他们给每个假肢选手的装备贴上传感器,电脑屏幕上跳动着各种数据:步频、蹬地力、关节活动角度……

    陈峰是第一个通过认证的选手。他的普通假肢被检测出所有参数都低于健全人平均水平,工作人员在他的认证卡上盖了章:“你可以直接参赛。”

    林墨的认证过程却异常艰难。工程师拆除了飞鱼三代的液压增强模块,但检测显示,即使在被动模式下,他的步速依然超过了限制标准。

    “你的发力方式已经适应了假肢的节奏。”检测人员解释,“就像用惯了弹簧鞋,突然换普通鞋也能跳得更高。”

    张诚建议他换成基础款假肢,但林墨摇了摇头。他还记得第一次穿上飞鱼三代时,那种重新获得平衡的感觉——就像溺水的人抓住了浮木。

    接下来的两个月,林墨开始了痛苦的调整。他故意放慢步频,甚至在训练时绑上沙袋。残肢与假肢接触的地方磨出了水泡,结痂后又被磨破,消毒水的味道总跟着他。

    有天晚上,陈峰在理疗室碰到他。林墨正对着镜子给自己的残肢涂药膏,灯光照在他腿上的疤痕,像一条条扭曲的蚯蚓。

    “其实我以前恨过你。”陈峰突然说,“觉得你抢了本该属于我们这些‘纯残疾人’的机会。”

    林墨手里的药膏 tube 捏变了形。

    “但上次看到你拆传感器的样子,”陈峰继续说,“突然觉得,你只是想跑步而已。”

    那天之后,陈峰开始陪着林墨训练。两个不同的假肢在跑道上敲出不同的节奏,一个沉闷,一个清脆,却奇异地合拍。

    认证通过那天,林墨的成绩是11秒83,比之前慢了近一秒。但当工作人员把写着“符合伦理标准”的认证卡递给她时,他突然想起了受伤后第一次站起来的瞬间——疼痛,但踏实。

    四、赛道上的答案

    残奥会百米决赛的那天,下起了小雨。跑道被淋得发亮,像一条铺在地面的镜子。八个选手站在起跑线上,他们的假肢在雨中反射出不同的光:有的是碳纤维的黑色,有的是钛合金的银白,林墨的飞鱼三代因为拆除了多余模块,显得比别人的更简洁。

    陈峰站在第四道,他朝林墨挥了挥手。热身时林墨看到他假肢的连接处贴了肌内效贴,应该是又磨伤了。

    发令枪响的瞬间,林墨感觉假肢的足底传感器在雨中有些打滑。这是拆除主动防滑模块后的副作用,但他没有减速。步频被限制在每秒4.5步,每一步都像是在和自己的惯性对抗。

    跑到五十米时,他看到陈峰追了上来。对方的身体依然在左右倾斜,但步幅比以前大了很多。林墨突然想起陈峰说过,他每天晚上都在宿舍练习摆臂动作,只为了能平衡身体。

    最后十米,雨下得更大了。林墨的残肢开始疼,像是有无数根针在扎。他想起苏芮在听证会上说的话:“体育的本质是人的对抗。”原来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要否定技术,而是要证明,即使在有限的条件下,人依然可以突破极限。

    冲线的瞬间,林墨没有立刻看成绩。他弯腰扶住膝盖,假肢的关节处因为连续发力而发烫。陈峰跑过来拍他的肩膀,两个人的呼吸都像破风箱一样响。

    成绩出来时,看台上爆发出掌声。林墨得了银牌,陈峰第四。金牌被来自南非的选手获得,他的假肢是最基础的款式,成绩比林墨慢了0.03秒。

    颁奖仪式后,苏芮在混合区拦住了他们。这位前奥运冠军第一次露出了笑容:“知道吗?你们今天的成绩,比四年前的残奥会纪录慢了0.5秒,但这是我见过最精彩的比赛。”

    雨停了,阳光从云层里钻出来。林墨看着自己的假肢在阳光下的影子,突然觉得它不再是冰冷的金属,而是身体的一部分——有缺点,会疼痛,但真实。

    远处的跑道上,几个年轻的残疾孩子正在练习跑步。他们有的用着简易的假肢,有的拄着拐杖,但都在努力向前。林墨想起审查小组的文件里写着:“技术应当是桥梁,而不是翅膀。”或许真正的公平,不是让所有人都站在同样的起点,而是让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赛道上,跑向最好的自己。

    那天晚上,林墨在日记里写道:“今天我终于明白,我怀念的不是跑得最快的自己,而是那个即使跑得慢,也不肯停下的自己。”窗外的月光照在他放在桌上的认证卡上,“符合伦理标准”那几个字,在黑暗中像一颗安静的星。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