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秦:我的技能有点离谱 > 第27章 盘算着未来计划

第27章 盘算着未来计划(4/5)



    “咳,是甘罗告诉我的。”成蛟毫不迟疑地揭发了幕后的人。

    “甘罗?”

    子楚和吴巨同时露出惊讶的表情。

    子楚惊讶是因为没想到竟然是甘罗带着成蛟混在一起。

    甘罗出身名门,他的祖父甘茂是惠文王时期的左丞相,是一位广受赞誉的贤人。

    甘茂遭到向寿和公孙奭的排挤,逃亡至齐国,被封为上卿,后又被齐国派往楚国担任使者,最终客死魏国,但他的子孙一直留在秦国。

    此外,甘茂虽然逃亡,但并非秦王的责任。

    他在齐国时,秦昭襄王在苏代的劝说下,曾用上卿之位和相印邀请他回国,并免除了一家人的赋税,这一政策一直延续下来。

    再加上子楚登基后整顿朝政、优待老臣,因此甘茂的后代对秦国的态度一直不错,包括甘罗,也一直以秦人自居。

    据说甘罗天资聪颖,是个难得的天才,子楚继位时曾见过他一面,后来因事务繁忙,便很少见到他了。

    子楚闻言摇头失笑,“竟带着蛟儿去了青楼。”

    另一边,吴巨的惊讶源于一个简单的事实。

    甘罗是历史上着名的神童,十二岁时出使赵国,用计策助秦国夺得十几座城池,因功受封上卿,地位接近丞相。当时秦国的上卿是赫赫有名的蒙骜将军。

    关于甘罗还有一段趣闻,据说他有个后人叫甘宁,即历史上的甘兴霸。此外,甘罗还成为吕不韦的门客。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甘家缺乏权势,甘罗需依附他人谋生。不过现在吕不韦的门客尚未齐聚,目前只有嫪毐一人。

    吴巨对咸阳局势有所了解,此时的甘罗还未成为吕不韦的门客。

    然而……

    甘罗七岁多,成蛟比他小几个月,这两个半大的孩子跑去青楼……

    嗯……

    这不是抢我们医家的生意吗?

    成蛟小心地观察着师父和父亲的表情,发现吴巨皱眉沉思,子楚则思索片刻后低头继续处理奏折,似乎都不打算深究此事。

    这样最好。

    成蛟松了口气。

    忽然,子楚头也不抬地说:“朕不会干涉你的生活,但你要记住,身为秦国公子,言行需谨慎,要珍惜自己的名声。”

    “儿臣明白。”成蛟连连点头。

    另一边,吴巨仍在思考。

    这次他并非因甘罗而困惑,而是因为成蛟提到的青楼之事。

    但他并没有多想,他可不是那种好色之人。

    言归正传。

    文人、青楼女子、乐师为水调歌头和将进酒作曲……

    很寻常。

    吴巨坚信这两首曲子在此时必定会引发巨大反响。

    优秀的诗词,即便让原始时代的山民欣赏,也会赢得他们的赞叹。

    吴巨的词不仅受到稷下学宫的姜堪和儒家的荀子等众多儒者的赞誉,还吸引了大批士人和才子的喜爱。词这种更为开放的文学形式如今在七国广受欢迎,若能配上合适的曲谱,便有可能名扬天下甚至流芳百世。

    因此,许多人争相为其谱写曲子。这件事本身也是一件值得称道的好事。

    要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许多传奇乐师,比如师旷、俞伯牙、高渐离等。这些仅仅是历史留名的,未被记载的更是数不胜数。要是能让这些古代乐师为宋词重新谱曲,或许真能再现宋词昔日的辉煌。

    尽管目前吴巨所作的词寥寥无几,仅有《水调歌头》和《将进酒》,其中《将进酒》严格来说不算词。

    然而,重振宋词昔日荣光,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若真能重现宋词的辉煌,那么借用李白和苏轼的诗词也可被视为有理有据。不过这也只能顺其自然,毕竟连吴巨自己都还没完全理解宋词的魅力。

    “刚刚说到哪里了?”吴巨忽然意识到今天的主要任务仍是授课。

    “说到词都有对应的曲谱。”魏磬在一旁补充。

    “对对对。”

    吴巨接着说:“我不奢望你们初学者立刻创作出真正的词来,因为写词必须配曲,这本身就很难。即便不配曲,直接写新词也可能显得太过冒失。”

    “所以,我布置的第一个作业是在《水调歌头》的格式下重新填词。”

    “吴先生,填词是可以随意发挥还是需要特定主题?”成蛟又用稚嫩的声音问道。

    “主题……”

    吴巨环顾四周后说:“就以秋景为主题,其余自由发挥。”

    “好的。”

    成蛟点头后,便开始咬着笔思考起来。

    “秋景……”

    旁边的魏磬似乎也在沉思。

    “看什么看?你也想试试?”吴巨问魏磬。

    “不了不了。”魏磬连忙摇头,像拨浪鼓似的。

    这段文字讲述了一个场景:魏磬在咸阳虽忙于学习医术,但仍坚持学业。一天,子楚的随侍送来一批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