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眼人都看得出梁兴很无奈,答应下来不是赵甯有本事,而是看在刘琰这棵大树的份上。公主直吏不常设,不是什么实权大官,好在今后算反贼接受诏安,有刘琰背书担保曹操想找后账确实不太容易。
等梁兴重新落座,徐庶看向阎行:“彦明勇健驰于关西,不知与马孟起孰着?”
阎行回答的不卑不亢:“将兵不如,冲阵不惧。”
徐庶点点头继续开口:“足下以为今后之路,在大王还是在丞相?”
阎行沉默一阵抱拳道:“韩征西应择大王,而在下当选丞相。”
“与阎谏议在许昌有关?”徐庶探出半个身子,急切想知道和心里的答案是否相同。
不出所料,阎行语气略显急迫:“确实如此,曹丞相有言老父尚在狱中。”
阎行的老爹在许昌担任谏议大夫,自从马腾被判造反死罪,关中军阀在许昌的人质就被一起捉拿下狱。和韩遂的儿子境遇不同,曹操故意不处死阎行老爹,但也不说释放,老头至今还在监狱里活受罪。
谁都没想到徐庶叹息一句:“那便不再强求。”
闻言阎行神色一垮,问清楚本事又问明白难处,这明显有意拉拢,没想到对方就是一问,了解之后云淡风轻的选择放弃。阎行不明白其他人也糊涂,你好歹发动关系救一救,连梁王都能当上这点小事还办不成?哪怕不能成功,只要尽力营救自然愿意卖命报答。
等了一阵,徐庶又开口解释:“彦明健名当世,深知结草衔环豫让羊角故事,非不愿救,非不能救,足下当闻放利而行则多怨,恐施救图报难称义耳。”
孔子说过做事图利必遭怨恨,拿结草衔环,豫让和羊角的故事比喻,你阎行是个深明大义知恩图报的孝子。不是不想救你爹,也不是不能救你爹,就怕你为了报恩转投刘琰。韩遂自己儿子都给曹操砍了,没能力也不愿意救人,这时候刘琰出手救人等于趁火打劫,会有人埋怨刘琰挖韩遂的墙角。
徐庶摇着羽扇侃侃而谈,话说的很明白能救,但碍于风评不敢救。一番话讲完举座震惊,尤其阎行整个人都傻了,这种事还能这么操作吗?众人你瞅瞅我,我看看你,最后目光全落回阎行身上。
阎行现在最尴尬,人家救你老爹做儿子的不报答就是不义,可是你尽力报答成全义气却害的别人遭到埋怨,这不一样不义吗?人家能帮忙,做儿子的却不求人家帮忙,眼看老爹在监狱受苦就是不孝,求也不是不求也不是,简直里外不是人。
“彦明,若事成不许来投,只换欠孤一命如何。”刘琰微微抬手似乎在期待什么。
阎行立刻跪倒中央:“在下,在下。。。。。。”
阎行想马上答应下来,可问题是这个条件太简单,不用抛弃韩遂,也不用在帐下听命,说是欠一条命,其实不用还。就算阎行愿意偿还,只要他老爹心疼儿子,说一句不同意阎行完全可以反悔,别人还挑不出半句毛病。
刘琰淡淡一笑:“确实强人所难,也罢,待他日于孤坟前祝一杯烈酒即可。”
不是说老父亲的性命只值一杯酒,而是说你这人不够豪气。这句话对关西人杀伤力太大,不怕提条件就怕白帮忙,越是不要回报越显得阎行小人。
阎行羞愧得嚎啕大哭,顾不得礼数膝行几步:“请殿下佩剑一用!”
刘琰微微颔首,侍从会意抽出佩剑递出。阎行左手握住剑刃狠狠一抽,随后昂起鲜血四溅的手掌对天盟誓:“在下立誓,此身献于梁王殿下!”
刘琰豁然起身前进一步:“孤不图报。”
“在下未曾报答!”阎行目光坚定,回答的铿锵有力。
“足下当尽忠韩征西。”刘琰再次前进一步。
“臣子都当尽忠王上!若有不臣,在下不吝肝脑涂地!”阎行同样膝行一步。
“孤命韩征西前驱。”刘琰几步走到阎行面前,居高临下一字一顿。
“在下锋前冲阵,斩将破敌万死不辞!”阎行双手托起宝剑举过头顶。
刘琰没有拿剑而是转身反回:“利刃赐予足下。”
“谢大王恩典。”阎行抹净眼角泪水,再次稽首才回到座位。
插曲告一段落侍从给各人送上蜜水,有人欢喜牛饮畅快淋漓,有人明明嘴唇干裂却只敢一点点轻抿,不为别的,只因为亲王殿下在小口浅酌。
“杨冠军,考虑的如何?”徐庶放下水杯轻声询问。
杨秋满脸纠结说起话吞吞吐吐,见状徐庶浅笑间露出一抹失望:“无妨,等战事结束在择不迟。”
“不必,不必。”杨秋不能再犹豫,也不敢再犹豫,是好是坏全都豁出去:“在下愿追随大王左右,不离不弃至死不渝。”
“不强求?”徐庶探身问道。
“不强求!”
“不勉强?”
“不勉强!”杨秋撅起嘴,神色义无反顾。
刘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