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 第233章 虹溪调研

第233章 虹溪调研(2/3)

),剩余1.5石(仅够糊口)。辅以打短工(日薪0.05两白银),年收入合计约1.2两。

    自耕农:年产稻谷10亩×1.5石=15石,缴税3石(田赋正供+附加),剩余12石(约合银12两)。实际因疾病、婚丧等支出,常年负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贫富差距:地主人均占有粮食300石,农民不足10石;地主住房多为青瓦房,农民多住茅草土坯房。

    五、税赋体系与农民负担

    1.田赋正供税率:每亩年征银0.8两(注:全国平均1.2两,云南较低因边疆政策)。

    附加税:“火耗银”(征银熔铸损耗):加征20%(实际亩税0.96两)。

    鸦片税:省府推行“寓禁于征”,种烟户每亩缴“罚金”1两,占农民现金收入70%。

    “摊捐”(新政经费):每亩加征0.2两(用于修铁路、办新学)。

    2.差役与摊派劳役:

    农民需无偿服“夫马差”(运送官粮、接待官员)。

    摊捐:地方团练“保甲费”每户年缴银2两。

    3.高利贷及春荒借贷:农民以青苗抵押,月息3分(3%),年滚年息达50%。

    典当土地:自耕农典当土地,3年后地价跌至原价50%。

    六、农民生活

    1. 农作物与生产力

    主粮生产:水稻亩产1.5石(约90公斤),自耕农年产粮15石(自给率仅60%),佃农年产7.5石(交租后仅余1.5石)。

    劳动效率:全靠人力畜力,播种至收割需投入300-400工/亩。

    经济作物:甘蔗亩产糖300斤,地主持有糖坊,压价收购蔗农原料,利润占70%。

    烤烟种植被地主控制,烟叶收购价仅为昆明市场的40%。

    2. 农民收支

    佃农收支:

    年收入:稻谷1.5石(折银1.5两)+ 打短工收入0.5两=总计2两。

    支出:地租1.5两+盐铁1两+婚丧礼金0.5两=总计3两,缺口靠借债填补。

    自耕农收支:

    年收入:稻谷3石(折银3两)+ 养猪0.5两=总计3.5两。

    支出:田赋1.2两+差役0.8两+疾病0.5两=总计2.5两,剩余用于购买农具。

    3. 典型农户案例

    李家寨张氏(佃农):

    人口:5口(夫妇+3子),租种地主水田3亩。年产稻谷4.5石,交租3石,余粮1.5石(仅够3个月口粮)。

    债务:欠“永兴号”高利贷银8两(月息3分,已滚至12两)。

    东门王氏(自耕农):

    人口:8口(三代同堂),自有水田5亩。

    年产稻谷7.5石,缴税3石,余粮4.5石(部分变卖供子读书)。

    困境:长子因无钱纳粮被抓丁,次子卖身锡矿抵债。

    七、经济结构与生产关系

    (一)农业

    生产力水平

    工具:铁犁普及率不足40%,山区仍用木犁;收割依赖镰刀,脱粒用连枷。

    亩产:坝区水稻亩产200斤(1年1熟),玉米亩产100斤;山区荞麦亩产不足80斤。

    灾荒:平均每5年一次大旱,佃农逃荒率超20%。

    (二)商业与手工业

    市集网络

    虹溪街:旬日一集(逢五、十),交易粮食、盐、布匹、农具。

    大宗商品:鸦片(暗中流通)、土布、铁器;外来洋货(煤油、火柴)偶见,但农民无力购买。

    手工业者

    铁匠铺:3家,生产锄头、柴刀,原料依赖蒙自输入生铁。

    织布户:约50户(妇女为主),自纺土布,宽1尺2寸,每匹换米5升。

    高利贷:地主兼营钱庄,月息3-5分,“春借一斗,秋还两斗”普遍。

    八、政治与权力结构

    基层控制

    保甲制:10户为甲,10甲为保,保长多由地主亲信担任,负责征税派役。

    宗族势力:王氏、姜氏宗族把持乡约、义仓,通过族规处罚抗租佃户。

    九、文化与意识形态

    教育

    私塾:3所,学生均为地主子弟,学费每年3石米;教学内容以《四书》为主,无实用知识。

    文盲率:农民文盲率超95%,彝族社群无文字教育。

    宗教与习俗

    汉族:崇奉土地神、祖先祭祀,宗族祠堂掌控婚丧规则。

    彝族:保留毕摩信仰,但汉化加剧,年轻一代渐弃传统祭仪。

    十、社会矛盾

    核心冲突

    土地集中:5%地主占有60%土地,70%佃农生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