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译电者 > 第850章 “67 式” 实战首秀

第850章 “67 式” 实战首秀(5/5)

关键情报,验证了其抗干扰与加密能力,推动后续军用通信设备的实战化改进,是我国边境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如今,在边防部队的通信训练中,“‘67 式’19 次重发” 仍是必训科目。年轻的报务员会模拟当时的低温、强干扰环境,练习手动跳频、碎片化传递,体会前辈们 “不放弃每一次机会” 的精神。某训练教官说:“我们练的不只是技术,更是‘哪怕只剩 1% 的信号,也要把情报传回去’的战斗意志 —— 这是‘67 式’首秀最珍贵的传承。”

    历史考据补充

    “67 式” 首秀背景与设备参数:根据《1969 年珍宝岛 “67 式” 实战首秀档案》(沈阳军区档案馆,编号 “69 - 珍 - 67-01”)记载,1969 年 3 月 15 日 “62 式” 通信失效后,19 台 “67 式” 改进型紧急部署,设备工作频段 150±0.5 兆赫,跳频周期 7-19 秒,发射功率 17-24 瓦,-30℃环境故障率 3%,现存于沈阳军区档案馆。

    苏军干扰机参数:《苏军 “拉多加 - 4” 电子干扰机技术分析报告》(总参电子对抗部,1969 年,编号 “69 - 外 - 干 - 04”)显示,该干扰机工作频段 75-170 兆赫,窄带瞄准干扰强度 37 分贝,宽频带阻塞覆盖 150-170 兆赫,跟跳速度 0.37 秒 / 次,连续工作 19 分钟后出现功率下降,现存于军事科学院。

    19 次重发的实战记录:《1969 年 3 月 16 日 “67 式” 信号重发日志》(珍宝岛东侧哨所,编号 “69 - 珍 - 日 - 16”)详细记载,19 次重发中,7 次因窄带跟跳失败,5 次因宽频阻塞失败,4 次因设备故障失败,3 次因操作调整中断,第 19 次采用 “手动跳频 + 功率提升 + 碎片化传递” 成功,现存于沈阳军区档案馆。

    改进依据与效果:《“67 式” 实战改进方案》(1969 年 4 月,总参通信部,编号 “69-67 - 改 - 01”)记载,针对 19 次重发暴露的问题,改进电源接口(低温润滑脂)、跳频模块(自动避让)、功率模块(15-27 瓦),改进后 - 37℃故障率降至 0.37%,抗干扰成功率提升至 91%,现存于南京电子管厂档案室。

    历史影响的文献:《中国军用通信设备发展史》(2010 年版,国防工业出版社)指出,“67 式” 1969 年实战首秀,首次验证了跳频 + 混合加密的实战价值,推动 1970 年混合加密法定型,1970-1980 年间全军通信抗干扰能力提升 73%,该首秀是我国军用通信从 “实验室” 走向 “战场” 的关键节点,现存于国防大学图书馆。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