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译电者 > 第825章 图纸最终定稿

第825章 图纸最终定稿(2/4)

 “秘诀在熬制的火候。” 周师傅的手背被溅出的热油烫出燎泡,却坚持亲自操作,“1962 年没有温度计,全凭看颜色,油面起鱼眼泡时正好 80℃,冒泡像珍珠串就是 100℃。” 他教年轻工人用竹筷蘸油滴在冷铁板上,“脆响的是太老,发闷的是太嫩,不脆不闷刚好。” 这种仅凭经验的判断,比温度计更准确,让小李想起 1962 年手册里 “凭手感调整” 的古老智慧。

    油墨的颜色成了新的争议点。复原的三防油墨呈暗绿色,与现代油墨的黑色截然不同,某设计员担心影响识图精度。但测试显示,绿色在昏暗的坑道里比黑色更易辨认,且不易反光 —— 这正是 1962 年选择绿色的原因。“老东西的每个细节都有道理。” 老张在对比试验后说,他把绿色油墨的图纸和黑色的放在烛光下,前者的 “0.02mm” 字样明显更清晰。

    印刷设备的改造同样棘手。1962 年用的是铅印机,而现在的胶印机无法适应粘稠的三防油墨,常常出现堵版。印刷厂的师傅们想出土办法:在胶辊上裹一层细纱布,增加吸附力;每次停机前用松节油清洗,防止油墨凝固。这些改进让印刷速度从每小时 100 张提升到 300 张,刚好满足 19 套备份的生产需求。

    质量检验采用最原始也最有效的方式。每张图纸印刷后,要经过 “三浸三晒”:浸在 30℃的盐水里 24 小时,晒在阳光下 48 小时,再浸在模拟雨水的蒸馏水里 24 小时,最后检查字迹是否完好。第 7 套备份的第 19 张图纸在第二次浸泡后出现轻微晕染,整批重印,为此多花了三天时间。“19 套备份,一套都不能含糊。” 小李在报废的图纸上写下原因,字迹被盐水浸得有些发皱。

    油墨的气味成了车间里独特的记忆。松香和桐油混合的味道辛辣刺鼻,久闻令人头晕,但工人们宁愿开窗通风也不戴口罩 ——“口罩会挡住油墨的气味,闻不到就不知道熬得好不好。” 这种近乎迷信的坚持,却保证了每批油墨的质量稳定。老张在回忆录里写道:“那股呛人的味道,后来成了最安心的味道,闻到就知道图纸能保住。”

    8 月底,首批试用的三防油墨图纸在海南某仓库完成测试。与普通油墨相比,三防图纸的保存完好率达 100%,而普通图纸仅余 37%。当测试报告送到北京,王参谋在批语里写:“1962 年的智慧,救了 1967 年的急。” 这句话后来被贴在印刷厂的车间墙上,旁边是熬制油墨的配方单。

    三、19 套备份:分散储存的战略智慧

    1967 年 9 月,19 套备份的分发方案引发激烈争论。有人主张集中储存,便于管理;老张却坚持分散到 19 个不同地区,“1962 年的教训,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掉下来就全碎了。” 他设计的储存点涵盖三种类型:地下坑道(7 处)、山区仓库(6 处)、工业城市防空洞(6 处),最远的位于新疆阿勒泰,最近的就在印刷厂地下车间。

    备份数量定为 19 套有深层考虑。19 刚好是 “67 式” 设备核心部件的数量,每套备份对应一个关键生产环节,某套丢失不会影响全局。更重要的是,1962 年的设备图纸备份因数量不足(仅 7 套),在轰炸后出现 3 处生产断档,这次加倍备份正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多一套备份,就多一分胜算。” 王参谋在审批方案时,特意在 19 后面画了个五角星。

    储存方式因地制宜。东北的备份放在带加热的防潮箱,防止冬季低温导致纸张脆化;南方的则用双层铅箱,内置干燥剂,对抗高湿度;沿海地区的备份额外增加防盐雾涂层,箱体缝隙用密封胶填充。某仓库管理员发明了 “沙土掩埋法”,把铅箱埋在地下 1.5 米,上面覆盖 30 厘米沙土,“比任何保险柜都保险”。

    分发过程像一场隐秘的接力。每套备份由两名战士护送,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路线随机调整,到达储存点后,只有当地最高指挥官和保管员知道具体位置。某套备份在运输中遭遇洪水,战士们背着铅箱在齐腰深的水里走了 17 公里,图纸因三防油墨和密封包装完好无损。“这 19 套图纸,是用命在护着。” 老张在听取汇报时红了眼眶。

    备份的使用规则同样严格。非战争状态下,任何单位不得调用备份图纸;紧急情况下,需同时收到两个不同储存点的授权密码才能启用;使用后必须立即复制新的备份补充。这些规则被刻在每个储存点的金属牌上,旁边是 1962 年因擅自启用备份导致泄密的警示案例。

    最意外的是备份的 “活载体”。除了 19 套纸质图纸,还挑选 19 名技术骨干,每人背诵一部分图纸内容,作为 “人肉备份”。小李负责背诵高频模块的参数,每天早晚各默写一次,确保准确无误。“万一 19 套图纸都没了,还有我们这 19 个人。” 他的笔记本上,“197 圈匝数”“0.02mm 公差” 等关键数据被反复抄写,纸页都磨出了毛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