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译电者 > 第818章 功耗优化

第818章 功耗优化(4/4)

,档案编号 “62 - 能 - 19”,现存于总参通信部档案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功耗优化的技术细节:《1971 年低功耗电源研制报告》显示,优化后的 “71 式” 设备采用高频开关电源(工作频率 20kHz),效率提升至 72%,配合动态调压(3.3V-12V 自适应)和 CMOS 元件,实现工作功耗 3.7 瓦(发射)/2.1 瓦(接收)、待机功耗 0.8 瓦。关键改进包括:同步整流技术减少损耗 1.3 瓦,智能休眠模式降低待机功耗 11.2 瓦,高频变压器减重 60%。

    实战应用记录:《西南边防部队装备使用档案(1971)》记载,1971 年夏季,配备新设备的侦察分队在热带雨林完成 28 小时潜伏任务,电池剩余电量 35%;1971 年冬季高原测试中,-30℃环境下续航时间达 22 小时,较 1962 年设备提升 175%。1972 年边境冲突期间,该设备的低功耗特征使红外探测规避率提升 62%,相关数据现存于昆明军区档案馆。

    能效标准的依据:1972 年发布的《军用设备电源能效规范》(GJB 218-72)中,5 瓦的功耗上限源自 1966-1970 年边防部队的实战数据(敌后任务平均时长 24 小时,配套电池容量 60Wh),动态调压技术要求参考了 “71 式” 设备的实战验证,相关论证材料现存于国防科工委档案馆。

    历史影响:该优化推动了我国军用电源技术的跨越式发展。1970-1980 年间,军用设备平均功耗从 15 瓦降至 4 瓦,电源效率从 40% 提升至 75%。据《中国军事电子工业年鉴》统计,1980 年我军装备的平均续航时间较 1962 年延长 200%,其中 “71 式” 设备的功耗优化技术贡献占比达 43%,其动态电源管理理念至今仍被沿用。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