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译电者 > 第799章 元件耐受标准

第799章 元件耐受标准(2/5)

体管厂的车间里,工人们围着新送来的标准文件,用粗糙的手抚摸着上面的表格和曲线。厂长在动员会上举起一份前线寄来的感谢信,声音因激动而沙哑:“战士们在雪地里保家卫国,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他们手里的家伙别掉链子。从今天起,所有产品按这个标准来,不合格的,一个都不许出厂!”

    二、标准的实践:在和平建设中的磨合与隐忧

    1963 年春天,《元件耐受标准》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在南京某电子管厂的生产车间里,新安装的环境测试设备正在运转,压缩机制冷的嘶鸣声与流水线上的机械声交织在一起,形成独特的工业交响曲。质检员老王戴着老花镜,手里拿着放大镜,仔细检查每一批晶体管的封装质量,旁边的恒温箱里,正进行着为期 1000 小时的老化试验。

    “以前是凭经验,现在是按标准,心里踏实多了。” 老王对刚进厂的学徒说,他的手指在标准文件上划过,“你看这里,对引线的抗拉强度都有规定,以前有的厂家为了省料,引线做得细,运输途中稍微颠簸就断。” 他拿起两个晶体管,一个引线根部有明显的弯折痕迹,另一个则完好无损,“这就是按标准做和不按标准做的区别。”

    标准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一些小型作坊式的工厂缺乏测试设备,只能用土办法应付检查。某县办无线电厂里,工人把晶体管放在煤炉旁边烘烤,用湿毛巾包裹来模拟湿热环境,测试数据全靠估计。当地区域的技术员发现后,气得把测试记录摔在桌上:“这不是糊弄人吗?前线用了你们的东西,出了问题谁负责?”

    为了解决基层执行中的困难,国家组织了多批技术服务队下乡。在四川的山区,服务队的工程师们背着测试仪器,沿着泥泞的山路步行几十里,到各个小厂进行指导。他们用带来的标准样品与厂里的产品对比测试,手把手教工人使用万用表和示波器,晚上就在车间的角落里铺开图纸,讲解标准中的技术要点。

    “以前不知道什么叫结温,以为只要能响就行。” 某小厂的技术员在培训结束后,拿着记满笔记的本子感慨,“现在才明白,晶体管工作时的温度比环境温度高得多,散热不好,用不了多久就会烧。” 他的手指在标准文件上的结温计算公式上反复摩挲,仿佛找到了打开新世界的钥匙。

    随着标准的逐步落实,元件质量有了明显提升。1964 年,某军区的通讯设备故障率同比下降了 65%,前线部队的反馈越来越好。在一次边境巡逻中,通讯电台连续工作 72 小时,经历了从 - 30℃到 15℃的温度骤变,依然保持稳定通讯,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但隐忧也在悄然滋生。随着生产任务的加重,一些厂家开始在测试环节偷工减料。某大厂为了赶工期,把规定的 1000 小时老化试验缩短到 500 小时,用提高温度的方法加速老化过程,表面上看测试数据达标,却埋下了隐患。负责军检的人员发现后,立即叫停了这批产品的交付,在全厂开展了 “重温标准、质量立厂” 的运动。

    “标准是死的,人是活的” 这种论调开始在一些单位出现。某研究所的年轻工程师在设计电路时,为了追求指标先进,选用了一款参数超出标准范围的进口晶体管,理由是 “国外技术比我们先进,标准也应该与时俱进”。当总工程师在评审时指出问题,他还振振有词:“1962 年的标准是不是有点过时了?现在的环境没那么恶劣了。”

    这种思想的蔓延,在 1965 年的一次设备验收中集中爆发。某新型雷达样机在出厂测试时表现优异,但在送到高原试验场后,不到一周就出现了多只晶体管烧毁的情况。检查发现,设计人员选用的晶体管虽然标称参数很高,但不符合《元件耐受标准》中对高原低气压环境的特殊要求,导致散热效率不足。

    “标准不是摆设,是用教训换来的铁规矩。” 在事故分析会上,总工程师把那份 1962 年的标准文件拍在桌上,文件边缘因长期翻阅已经磨损,“环境没变,战士们的使命没变,我们凭什么放松要求?”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只有墙上的时钟在默默记录着这次警钟长鸣的时刻。

    三、事故的爆发:在演习前夜的危机与排查

    1966 年 7 月,西北戈壁的军事基地里,紧张的气氛日益浓厚。秋季军事演习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作为演习核心设备的某型指挥控制系统进入最后的调试阶段。这套系统集成了数百只晶体管,是当时国内技术最先进的电子设备之一,所有人都对它寄予厚望。

    7 月 12 日下午 3 点,第一次全系统联调开始。控制室内,指示灯依次亮起,示波器上的波形稳定而规则,技术人员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然而,就在系统运行到第 47 分钟时,一声轻微的 “啪” 声从主机箱传来,随即控制台屏幕突然变黑,警报声骤然响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电源故障?” 技术员小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