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持敬斋随笔 > 第170章 防微

第170章 防微(2/2)

以慎重处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文化传承中,“居安思危”的智慧同样渗透在方方面面。中医讲究“治未病”,强调通过调理体质预防疾病,而非等到生病后才对症下药,这种“防患于未然”的理念,成就了中医“天人合一”的独特体系。围棋博弈中,高手往往在落子时就预判对手的后十步棋,看似不经意的一步,实则暗藏对全局风险的把控,正如棋圣吴清源所言:“围棋的最高境界是和棋,是双方在互相制衡中达到平衡。”这种平衡的背后,正是对每一种潜在风险的精准预判。

    个人修养中,“居安思危”体现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孔子晚年周游列国,虽屡屡碰壁却始终坚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曾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这种在学识上的“思危”,让他成为万世敬仰的圣人。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晚年仍“三上作文”(马上、枕上、厕上),他在《送徐无党南归序》中写道:“草木鸟兽,滋长繁衍,其为物虽不甚大,然皆有以自存。”正是这种对“自存之道”的持续思考,让他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篇章。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的智慧告诉我们:福与祸从来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没有永恒的安宁,也没有绝对的灾难,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在安宁中洞察危机,在危机中寻找转机。防患于未然,不是杞人忧天的焦虑,而是洞察规律后的理性;不是消极避世的怯懦,而是主动作为的智慧。

    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警示,到“未雨绸缪”的行动,再到“居安思危”的境界,防患于未然的智慧贯穿于个人成长、家国治理的每一个维度。它要求我们既要有“见微知着”的敏锐,又要有“防微杜渐”的决心;既要有“曲突徙薪”的远见,又要有“有备无患”的从容。正如清代思想家魏源在《默觚》中所言:“天下无难能不可为之事,而有能为必可成之人。”只要我们常怀审慎之心,常做防范之举,便能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行稳致远,成就真正的长久之道。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