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两?\"毕自严吃惊,\"这...这可是天文数字啊!\"
\"救急!\"崇祯斩钉截铁,\"票号若倒,朝廷颜面何存?新政何以为继?\"
\"臣遵旨。\"
\"另外,\"崇祯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传旨东厂和都察院,彻查此事!尤其是那些带头挤兑票号、煽动工人闹事的人,一个都不要放过!\"
\"臣遵旨。\"
\"还有,\"崇祯继续道,\"传旨江南巡抚,对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者,从重从快处置!敢与朝廷对着干,就让他们付出代价!\"
\"臣遵旨。但...\"毕自严犹豫道,\"江南士绅势力庞大,若处置不当,恐怕...\"
\"朕知道你的顾虑。\"崇祯打断他,\"所以要智取,不要硬碰硬。\"
\"智取?\"
\"对。\"崇祯眼中精光闪烁,\"一方面,加大力度宣传新政的好处,争取民心;另一方面,分化瓦解士绅集团。对那些愿意配合新政的,给予优惠和表彰;对那些顽固抵抗的,则重点打击。\"
\"高明!\"毕自严恍然大悟,\"分而治之,各个击破!\"
\"没错。\"崇祯点头,\"另外,皇家票号要尽快恢复信心。除了调拨黄金外,还要派得力人手前去坐镇,向民众展示朝廷的决心。\"
\"臣这就去安排。\"
\"等等,\"崇祯叫住他,\"还有一事。\"
\"陛下请说。\"
\"派人暗中收集证据,查明哪些士绅家族在背后捣鬼。\"崇祯眼中寒光闪烁,\"等旱灾和流寇问题解决后,朕要让他们付出代价!\"
\"臣明白了。\"
毕自严刚要告退,崇祯又问:\"对了,江南物价如何?\"
\"禀陛下,粮价已涨了三成,丝绸、棉布等物价也在上涨。\"
\"这些士绅,真是该死!\"崇祯咬牙,\"趁火打劫,发国难财!\"
\"是啊。\"毕自严叹息,\"他们利用自己的商业网络和资本优势,囤积居奇,操纵市场,然后嫁祸于新政,说是朝廷的政策导致物价飞涨。\"
\"百姓信了吗?\"
\"一部分信了。\"毕自严无奈地说,\"毕竟物价确实在涨,而且涨得很快。\"
崇祯沉思片刻:\"传旨户部,从国库中拿出一部分粮食,低价投放江南市场,平抑物价。\"
\"这...\"毕自严为难,\"国库存粮已经不多了,京城和灾区都需要...\"
\"拿出一部分!\"崇祯坚持,\"不求多,但求有震慑作用。让那些囤积居奇的人知道,朝廷随时可以干预市场!\"
\"臣遵旨。\"
毕自严告退后,崇祯独自站在窗前,望着夜空。
\"这些士绅啊...\"他自语道,\"真以为朕无暇顾及江南,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他转身回到案前,提笔写下一道密旨,交给王承胤:\"连夜送往东厂,让他们秘密行动!\"
\"遵旨。\"
三日后,苏州皇家票号门前。
\"各位请看!\"一名官员高声宣布,\"皇家票号刚刚收到朝廷调拨的十万两黄金!所有存款和票据,随时可以兑现,分毫不差!\"
只见数名士兵抬着沉重的箱子走入票号,打开箱盖,金光闪闪,耀人眼目。
围观的民众发出阵阵惊叹。
\"真的是黄金!\"
\"这么多!\"
\"看来皇家票号确实稳得很啊!\"
\"是啊,背靠朝廷,怎么会倒?\"
人群中,几个原本打算挤兑的富商面面相觑,悄悄离去。
与此同时,江宁盐场。
\"诸位盐工请看!\"盐政使高声宣布,\"这是新政下的盐税明细表!税率比以前低了两成!而且,每户盐工家庭可以留存五斤盐自用,这是明文规定的!\"
盐工们仔细查看表格,发现确实如此,顿时欢呼起来。
\"朝廷万岁!\"
\"新政好啊!\"
\"那些造谣的人该杀!\"
盐政使趁机宣布:\"前几日煽动闹事的奸人已经伏法!他是受了某些大户的指使,故意破坏朝廷新政!以后大家若再听到类似谣言,切莫轻信,可直接向官府举报!\"
\"一定一定!\"
与此同时,江南各地的粮店前。
\"朝廷平价粮到了!每户限购三斗!\"
排队的百姓欢呼雀跃。虽然数量不多,但价格比市场低了三成,确实解了燃眉之急。
\"皇上真是为我们老百姓着想啊!\"
\"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