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翠儿摇头,\"杭州与苏州相距不远,官府很容易就能查到我们的行踪。不如去更远的地方,比如扬州或南京。\"
张明远思索片刻,决定采纳翠儿的建议。他修书一封,托人送往扬州,请求在当地一位商人家中暂避。同时,他开始整理父亲的日记和账簿,准备沿途携带。
第二天一早,张明远和翠儿悄悄离开了客栈。他们乔装成一对夫妻,混入南下的商队中。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历经艰险,终于抵达了扬州。
在扬州,他们找到了那位商人朋友。商人将他们安置在一处偏僻的宅院中,并表示愿意帮助他们联系当地的清官。张明远开始撰写诉状,准备将真相公之于众。
然而,就在他们以为暂时安全的时候,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宅院外再次传来嘈杂的人声。商人匆忙来报:\"不好了!官兵包围了宅院,说是奉旨缉拿要犯!\"
张明远和翠儿大惊失色。难道他们的行踪已被泄露?危急时刻,商人急忙打开后门,塞给他们一包银子和一封信:\"快从后门走,去城外的栖霞寺找一位叫明空的和尚。他是我的远房表弟,是个可信之人。\"
张明远和翠儿感激涕零,冒雨从后门逃出。他们一路狂奔,直到确认甩掉了追兵,才在一个小村庄中歇脚。
次日清晨,他们按照商人的指引,来到了栖霞寺。明空和尚是个五十多岁的僧人,眉目慈祥,见到张明远二人后,二话不说就将他们安置在寺后的禅房中。
\"施主不必担心,官兵不会找到这里。\"明空说道,\"我与那位商人素未谋面,但他托我照顾的人,我自当尽力。\"
张明远感激地行了一礼:\"多谢大师收留。只是不知商人何以如此信任大师?\"
明空微微一笑:\"佛家讲究因果报应。我与那商人虽不相识,却都与善缘有关。他托我照顾的人,想必也是行善之人。\"
在栖霞寺躲避的几日里,张明远和翠儿一边等待商人的消息,一边商讨下一步行动计划。明空和尚也时常来探望他们,提供一些当地的情况。
一日,明空带来一封信,说是商人托人送来的。信中,商人告诉他们,已经联系上了扬州知府陈大人。陈大人是个清官,愿意帮助他们,但要求他们提供确凿的证据。
\"太好了!\"张明远欣喜若狂,\"这下我们有救了!\"
翠儿却忧心忡忡:\"可是,我们如何才能将证据安全送到陈大人手中?官兵一定在四处搜捕我们。\"
张明远沉思片刻,说:\"我们可以将证据藏在身上,然后乔装出城,前往扬州府衙。\"
明空摇摇头:\"此举太过冒险。依我看,不如先将证据藏在栖霞寺,待风声过去,再想办法送出。\"
张明远觉得此计可行,便与翠儿商议如何藏匿证据。他们决定将证据分成几部分,分别藏在寺庙的不同位置,只有他们二人和明空知道具体位置。
安顿好证据后,张明远决定亲自前往扬州府衙试探情况。他换上一身书生打扮,独自进城。扬州城内一片萧条,街上行人稀少,官府衙门的守卫比往常森严许多。
张明远小心翼翼地来到府衙前,装作打听消息的百姓。他从路人口中得知,陈知府近日确实收到了一封神秘信件,但具体内容无人知晓。此外,他还听说朝廷已派钦差大臣前往扬州,调查盐务一事。
张明远心中一凛,知道自己和翠儿的处境更加危险了。他正准备返回寺庙,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喊道:\"前面的书生,可是姓张?\"
张明远回头一看,只见一个中年官员站在街角,正微笑着向他招手。那人穿着便服,但气度不凡,显然不是普通人。
张明远心中警觉,不知此人是谁,有何目的。他迟疑片刻,还是走了过去,拱手问道:\"不知大人是......\"
那官员笑道:\"在下姓刘,是陈知府的师爷。陈知府请公子明日午时到府衙一叙,有要事相商。\"
张明远心中一惊,面上却不露声色:\"可是扬州知府陈大人?\"
刘师爷点点头:\"正是。\"
张明远故作犹豫:\"可是我与陈大人素未谋面,不知有何事要见我?\"
刘师爷神秘地笑了笑:\"事关令尊张广泰大人的事。\"
张明远闻言,心中一震。他强作镇定:\"家父去世已久,不知大人有何指教?\"
刘师爷压低声音:\"实不相瞒,陈知府也是张大人的故交。令尊生前曾与他有过书信往来,谈及盐务之事。陈知府对令尊的为人十分敬佩,得知令尊后人蒙冤,特命我前来邀请公子一叙。\"
张明远心中犹豫不决。他不知道这是否是陷阱,但若错过这次机会,恐怕再难找到证明父亲清白的机会。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