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露难色:\"大人,据说这铜匦已经失灵了。自从...自从前任大人去世后,它就不再显灵了。\"
李元芳若有所思:\"前任大人?\"
\"就是来俊臣大人,他去年暴毙而亡,死状恐怖。\"吴德压低声音,\"据说,他死前曾看到冤魂索命。\"
李元芳沉默片刻,下令:\"从今日起,废除此铜匦,不再使用。\"
吴德惊讶地看着他:\"大人,这可是来大人的心血啊!\"
李元芳摇摇头:\"人命关天,岂可凭一面铜匦就断定忠奸?从今往后,所有案件都要亲自审理,绝不能依靠神物。\"
吴德低头称是,眼中却闪过一丝诡异的光芒。
夜深人静,李元芳在书房中翻阅案卷。突然,一阵阴风吹过,烛火摇曳。他抬头一看,只见窗户上出现了一个模糊的人影。
\"谁?\"李元芳警觉地问道。
人影没有回答,只是缓缓指向窗外。李元芳走到窗前,推开窗户,却只看到空荡荡的庭院。
回到书桌前,他发现案头多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四个血字:\"血债血偿\"。
李元芳心中一惊,将纸条烧毁。他决定彻查来俊臣的死因,揭开铜匦的秘密。
经过一番调查,李元芳终于发现了真相。原来,来俊臣曾用铜匦陷害太子李显,导致太子一派多人被冤。而那个神秘的裴九娘,其实是李素的妹妹,她隐姓埋名,潜入来府,就是为了替姐姐报仇。
李元芳还发现,裴九娘精通巫术,她用法术制造了铜匦\"显灵\"的假象,并在来俊臣的茶水中下慢性毒药,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而那铜匦之所以会渗出\"神血\",是因为裴九娘在铜匦内部涂了一层特殊的化学物质,遇热后会变成红色液体,看起来像是鲜血。
李元芳将真相上报朝廷,武则天得知后,下令彻查。裴九娘闻讯潜逃,从此下落不明。而那个神秘的白衣女子,则再也没有出现过。
然而,洛阳城中关于铜匦的传说却流传了下来。人们说,在每年的来俊臣忌日,推事院的铜匦仍会渗出暗红色的液体,发出诡异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多年后,一位年轻的书生游历洛阳,在一家茶馆中听到了这个故事。他感慨万分,提笔写下了一首诗:
铜匦本无情,人心自难平。
冤魂索命日,正是报应时。
莫道法术高,莫道权势重。
天理昭昭在,善恶终有报。
这首诗很快在洛阳城中传开,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那个曾经令人闻风丧胆的推事院,也在几年后被武则天下令拆除,改建成了太子李显的纪念馆。
至于裴九娘的下落,无人知晓。有人说她隐居山林,终生修习道法;也有人说她远走海外,再未回来。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自那以后,洛阳城中再没有发生过类似的冤案,人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然而,在某些寂静的夜晚,当月光洒在曾经是推事院的土地上时,人们似乎还能听到隐隐约约的啜泣声,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血与泪交织的历史。
这便是关于来俊臣与铜匦的故事,一个关于权力、阴谋与报应的古老传说。虽然时代久远,但其中的警示意义却历久弥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害人终害己,正义终将战胜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