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九娘微笑:\"大人能如此想,实乃百姓之福。\"
来俊臣点头,突然想起什么:\"对了,那个铜匦,我近日感到有些不安。你去找工匠重新打造一个,务必精工细作,不得有误。\"
裴九娘恭敬地回答:\"是,大人放心。\"
接下来的日子,来俊臣确实收敛了许多。他不再随意审案,而是将精力放在修缮洛阳城、赈济灾民上。洛阳百姓都说,来大人变了,变得更加仁慈宽厚了。
然而,好景不长。一日,来俊臣接到密报,说太子李显已经得知铜匦的秘密,并开始调查。来俊臣大惊,连夜召见裴九娘。
\"九娘,情况有变。太子已经知道铜匦一事,正在调查。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裴九娘冷静分析:\"大人,事已至此,恐怕难以挽回。不如就此收手,将铜匦销毁,也许还能保全自身。\"
来俊臣摇头:\"不行!铜匦是我立功的法宝,怎能轻易销毁?况且,太子若掌握证据,我必死无疑!\"
\"那该如何是好?\"裴九娘问道。
来俊臣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既然如此,那就一不做二不休。太子府中还有几位重臣,只要将他们一网打尽,太子就无话可说了。\"
裴九娘忧心忡忡:\"大人,这样做恐怕会引火烧身啊。\"
来俊臣不以为然:\"九娘,你不必担心。我已经有了新的计划,定能一举铲除太子势力。\"
夜深人静,来俊臣独自来到书房,取出那卷符纸。他仔细研究,似乎在寻找什么。片刻后,他满意地点点头,开始按照符纸上的指示布置房间。
他在四角放置了特殊的法器,又在中央摆放了一尊青铜鼎,鼎中燃烧着特制的香料。做完这一切,他喃喃自语:\"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铜匦显灵,助我铲除奸佞!\"
就在这时,窗外传来一阵怪异的声响。来俊臣警觉地望去,只见一道白影闪过。他追出门外,却只看到空荡荡的庭院。
回到书房,来俊臣感到一阵头晕目眩。他摇晃着走到铜鼎旁,刚要坐下,突然感到一阵剧痛,仿佛有千万根针在刺他的身体。他痛苦地倒在地上,全身抽搐,口中吐出黑色的血液。
\"来大人,你可还记得我?\"一个冰冷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
来俊臣艰难地睁开眼睛,看到一个面色惨白的女子站在面前。
\"你...你是谁?\"他艰难地问道。
\"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谁?\"女子冷冷地说,\"你陷害忠良,残害无辜,难道不怕报应吗?\"
来俊臣惊恐地发现,自己的身体正在慢慢变冷,血液变成黑色,从毛孔中渗出。
\"不...不可能...\"他挣扎着说,\"我是来俊臣,是大周的功臣!\"
\"功臣?\"女子冷笑,\"你杀我全家,害我含冤而死,你还有脸自称功臣?\"
来俊臣脑海中闪过一段模糊的记忆,似乎曾经处决过一个叫李素的女子,罪名是通敌叛国。
\"你...你是李素?\"他颤抖着问。
\"我叫李素,但不再是你认识的任何人。\"女子冷冷地说,\"我来是为了让你知道,害人终害己。\"
来俊臣痛苦地哀求:\"我...我可以补偿...求你放过我...\"
\"补偿?\"女子凄然一笑,\"多少人曾向我承诺补偿,却没有一人做到。今日,我要让你尝尝生不如死的滋味。\"
说完,女子手指一挥,来俊臣全身如同被万箭穿心,痛不欲生。他挣扎着爬向门口,却重重摔倒在地。
\"你...你会遭报应的...\"这是来俊臣最后的遗言。
第二天清晨,府中仆人发现来俊臣死在书房中,全身发黑,表情扭曲,仿佛经历了无尽的痛苦。最令人惊恐的是,他的十指深深抠入木门,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消息传开,洛阳城轰动一时。人们纷纷议论,来俊臣死有余辜,是天理昭彰。武则天下令彻查,却始终找不到凶手。
来俊臣死后,洛阳城发生了一系列怪事。每当月圆之夜,推事院的铜匦就会渗出暗红色的液体,发出诡异的声响。府中的仆人经常听到来俊臣的哭泣声,仿佛在忏悔自己的罪行。
一年后,一位名叫李元芳的年轻官员被派往洛阳,接替来俊臣的职位。他刚到任不久,就听闻了铜匦的传说。
\"大人,这铜匦乃是上古神器,能辨忠奸。\"老狱卒吴德神秘地说。
李元芳半信半疑,决定亲自一试。他命人带来一名涉嫌贪污的官员,带他站在铜匦前。
\"摸它。\"李元芳命令道。
那官员颤抖着伸手触碰铜匦,奇怪的是,铜匦竟然没有任何反应。
\"奇怪,不是说铜匦能辨忠奸吗?\"李元芳疑惑地问。
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