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 第107章 宗室供俸拖垮大明,《皇明祖训》误国当废!

第107章 宗室供俸拖垮大明,《皇明祖训》误国当废!(1/2)

    不稍片刻,

    林豪就检查完毕奏疏的内容,

    确认没有错误之后,

    将之放到一边,晾干墨迹。

    林豪靠在椅背上,看着奏疏上的“宗室供奉拖垮大明”、“皇明祖训误国当废”等字样,脑海中想象着朱元璋看到奏疏时破防的样子。

    我想要求死成功,

    还是得往老朱心中最在意的地方去扎。

    而老朱这人最在意的除了这江山,就是他的家人。

    虽然他看上去对儿子们严格要求,

    但他骨子里的老农思想,加上他童年的孤苦,决定了他对儿子们是以溺爱为主的。

    因为双标,

    大臣们犯错,他雷霆出手,毫不手软,

    儿子们犯错,他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比如,当年他的第十子鲁王朱檀,为了炼丹滥杀无辜,东窗事发,

    他直接下令以同谋之罪,凌迟了鲁王妃汤氏,

    而对鲁王只是处以“髡刑”,就是将鲁王的头发、胡子、眉毛都剃光,

    这种刑罚,在老朱看来是最大的人格侮辱,

    是比死还难受的酷刑,

    但实际上,这根本不会有什么实质伤害。

    那鲁王后来经过老朱的教育,

    继续被放回了藩地,还娶了一房新王妃,照样过着日子,

    直到最后,还是服食丹药而亡。

    老朱对儿子和外人的双标,不止是在刑罚上,

    还体现在待遇上。

    为了让自己的儿孙们,过上“好日子”,

    老朱制定了完整的宗室制度,

    按照他的设定,大明宗室被分为八等,

    依次为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

    大明皇帝除了嫡长子为太子,

    其余的儿子,均封为宗室第一等的亲王,

    亲王的嫡长子封为世子,长孙封为世子孙,可世袭为亲王,

    亲王其余的子嗣,降封为第二等的郡王,

    郡王的子嗣们也按嫡长袭爵,其余子嗣降等世袭的标准,

    依次封爵直到奉国中尉,便不再递降,

    即老朱的血脉子孙再不济,也能有一个奉国中尉的爵位。

    而这八个等级的宗室爵位,对应是开销巨大的岁俸,

    根据制度设定,

    仅算俸米一项,亲王的岁俸就有一万石粮,郡王则是两千石粮,镇国将军一千石粮,镇国将军以下爵位岁俸依次递减两百石粮,

    除了俸米,每一位藩王,还有宝钞,布匹绸缎,盐,茶等等补给,

    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有大量的封地,

    这些田产属藩王们的私人财产,

    它们的产出无需向朝廷交税。

    这一整套宗室供俸制度,

    已然使老朱的子嗣们,成为在贴大明帝国身上的“吸血虫”。

    不过,

    老朱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因为当下他的子嗣,才繁衍到第三代,只有不到百人的规模。

    他将这套宗室供俸制度,

    写进了他自己编撰的《皇明祖训》,成为这部“一字不可改易”训戒的核心内容之一。

    而我现在就是要通过这份奏疏告诉老朱,

    过了两百多年,

    历经十几代人,

    老朱的子孙总人数,将会达到十几万人,

    那时候,

    大明宗室已从“吸血虫”进化成“吸血鬼”,

    并吸干大明帝国最后一滴血。

    老朱知道这血淋淋的真相,

    势必彻底狂暴,

    毕竟,按他的那一套,是无法解决永葆大明江山和家人富贵问题的,

    然后,在解决不了问题的情况下,

    就先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也就是我。

    只要这份奏疏递到老朱面前,

    特别是,我是还借用了三位皇孙的门路,

    将成功践踏到老朱的底线,我的死成率已经高达九成,

    剩下的一层,

    还是要靠外界的“助力”,

    只要我的奏疏内容流出去,势必能引起藩王们的过激反应,

    他们必然会除我而后快,

    估计连有意将我招致麾下的燕王朱棣也会直接翻脸。

    这大明毕竟是老朱的家天下,

    把主人家惹毛了,

    哪里还有我的活路?!

    理清思绪之后,林豪眼眸透出明亮的光彩,

    仿佛看见现代的享福生活,已经呈现在了眼前。

    林豪拿起奏疏,准备去出屋去忽悠三位“最优秀”的学生。

    刚起身没走几步,

    他突然想起还漏了重要的一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