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唐凌烟志 > 第238章 窦建德复攻幽州

第238章 窦建德复攻幽州(3/3)

类型的统称,而非单一制式武器。考古发现中尚未明确出土标有“伏远弩”的实物,因此其具体形制仍存在研究空间。

    不管如何,伏远弩作为唐宋军队的重要远程武器,却是体现了古代中国在机械工程和军事战术上的智慧。其设计初衷是为了在战争中占据射程优势,尤其在防守和伏击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尽管细节已部分湮没于历史,但它仍是研究古代军事技术的重要线索。

    十一月二十日,晨光初现,窦建德将最后十座楼车推至幽州城下。十五丈高的巨兽腹腔内,五十名弩手齐发的箭雨压得守军抬不起头。危急时刻,满身绷带的薛万均带伤跃上城垛,嘶吼着推出百年枣木制成的拍竿,千斤铁球随之横扫之下,夏军楼车骨架崩裂的轰鸣声震落了城墙冻雪。午时三刻,幽州军民将滚沸的\"金汁\"顺着云梯沟槽倾泻而下,参杂铁蒺藜的热油使夏军士卒精铁札甲瞬间化作烙铁,焦糊血肉的气味弥漫十里,哀嚎之声上干云霄,三丈内地裂草枯。

    当夜暴雪骤降,窦建德独立营门,望见冻毙士卒化作冰雕的阵列,终是长叹收兵。南撤大军遗落的攻城器械堵塞永济渠,车辕间冻结的血冰延绵三百余里。幽州城头箭痕最深之处,直到安史乱世仍存\"窦王箭瘢\"之迹,而永济渠畔的焦土下,至今犹能掘出扭曲的箭镞与碳化的粟粒,沉默的见证着这场震动河北的生死鏖战。

    然此战细节在史籍中存有争议,窦建德二十万兵力虽符合《通典·食货志》对河北户数的推算,但具体构成缺乏实证;《旧唐书》等史书虽载薛万均反地道战术,却未言明夏军是否先行挖掘;至于高开道是否履约驰援,《新唐书》暗示其与罗艺早有龃龉,或未实际出兵救援。这些悬疑为这场决定河北命运的战役蒙上一层历史迷雾,惟幽州城头残留的箭镞与永济渠畔遗落的车辙,仍默默诉说着千年前的铁血峥嵘。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