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 > 第183章 印刷困境

第183章 印刷困境(2/3)

  某张画着狐狸尾巴的漫画飘过屋顶时,恰好被探照灯照得通明,整条街的夜巡伪军都看得清清楚楚。

    更夫老吴头敲着梆子唱起来:“三更天,狐仙现,拖着尾巴满街窜——”

    暗处传来压抑的笑声,那笑声阴森而又诡异。

    莫远山追到巷口,只看见青石板上几滴新鲜墨迹,在月光下泛着奇异的金红色光泽,那光泽夺目而又神秘。

    他弯腰擦拭,墨迹竟像有生命般渗入指缝,腕间顿时腾起灼热感,那灼热感从指尖蔓延开来,直达心底。

    这墨迹之所以有如此奇异的现象,据说与古老印刷术传承中的神秘力量有关,那是先辈们赋予印刷品的特殊魔力,让宣传的力量更加深入人心。

    抬头望天,北斗七星的位置赫然组成了个模糊的印刷滚筒图案,这一奇景仿佛是上天对他们印刷宣传工作的一种指引和支持,象征着他们的事业如同这星辰般闪耀而坚定。

    在印刷坊里,莫远山和周师傅为了印刷宣传品想尽办法,而在城市的另一边,码头仓库里也隐藏着与印刷有关的秘密。

    之前就有人提到,有一批印刷物资是从码头运来的,但是被日本人扣下了一部分。

    月光在青石板路上流淌,萧云挎着南部十四式手枪巡防至码头仓库时,怀里的青铜齿轮突然发出蜂鸣,那蜂鸣声尖锐而又急切。

    他循着震动来到三号仓,腐朽的木箱缝隙里透出奇异蓝光——整箱1938年产的“飞人牌”手摇印刷机零件正在发光,那蓝光神秘而又迷人。

    旁边摞着的蜡光纸在霉味中泛着樟脑清香,那清香若有若无,给这昏暗的仓库增添了一丝生机。

    “这可比捷克式机枪还金贵。”萧云抚摸着铸有商务印书馆标志的铸铁机身,指尖划过油墨槽时,能感觉到那冰冷的金属质感。

    齿轮突然射出一道金光没入机器,那金光耀眼夺目。

    原本锈蚀的轴承竟自动旋转起来,在月光下投射出《申报》头版样式的操作指南,那指南清晰而又明确。

    与此同时,印刷坊里的莫远山正用朱砂修补《百丑图》,那朱砂的红色鲜艳而又浓烈。

    突然响起的敲门声惊得他碰翻砚台,“哐当”一声,砚台落地的声音在屋里回荡。

    却在开门时踩到个油纸包——里面除了崭新的誊写钢板,还有张画着笑脸的纸条:“明日申时三刻,西街馄饨摊加辣不要葱。”

    周师傅天没亮就蹲在门槛上刻字,听到脚步声猛然抬头,刻刀在梨木上划出深痕,那划痕清晰可见。

    “莫干事,我孙子昨夜起高烧说胡话,嚷着不要坐火车......”老人颤抖的手从怀里掏出个银锁片,上面赫然刻着满洲铁路的樱花标志,那樱花标志在晨光下显得格外刺眼。

    莫远山把热腾腾的菜肉馄饨放在字盘上,蒸腾的热气模糊了墙上的血渍,那热气带着食物的香气,让人感到一丝温暖。

    “萧队长在火车站救下三十多个孩子,您家小宝也在其中。”他故意将汤勺碰得叮当响,盖住隔壁传来的轻微响动,“现在孩子们在教会医院学唱《松花江上》,比画年画还精神。”

    老印刷工的手忽然抓住誊写钢板,指腹被边缘划出血珠也浑然不觉,那血珠在钢板上显得格外鲜艳。

    他踉跄着推开堆废纸的角落,露出藏在砖缝里的全家福——照片里穿长衫的儿子,正是在三年前商务印书馆大火中护着《四库全书》抄本丧生的。

    “这钢板纹路......”周师傅突然把钢板举到窗前,晨光透过细密的菱形网格,在墙上投射出微缩的《抗战宣言》,那宣言在墙上闪烁着光芒,仿佛在诉说着抗战的决心。

    莫远山趁机将特殊蜡纸覆在钢板上,用萧云给的化学铅笔快速书写,字迹竟透过网格自动生成仿宋体,那字体工整而又美观。

    暮色渐浓时,手摇印刷机的铸铁滚筒开始转动,那转动的声音沉稳而又有力。

    周师傅把祖传的松烟墨掺进进口油墨,木活字与现代铅字在字盘里交错排列,那排列整齐而又有序。

    当第一张套色宣传画飘出时,老工匠突然抢过裁纸刀,在日军狐狸尾巴处又添了道伤口——暗红色油墨竟像真血般缓缓晕染,那晕染的效果逼真而又让人解气。

    “这才对味!”周师傅布满血丝的眼睛亮得吓人,他抓起两把裁纸刀当鼓槌,在空油墨桶上敲出河北梆子的节奏,那节奏欢快而又激昂。

    莫远山跟着节拍踩动印刷机踏板,忽然发现每转七圈,出纸口就会飘出张带金粉的宣传画,那金粉在灯光下闪烁着光芒,格外耀眼。

    此刻小林文化官正在焚香,他面前宣德炉里的灰烬突然聚成汉字。

    当看到“活字复刻”四字时,金牙在烛火下闪过寒光:“给周老头送份‘维新政府’的聘书,就说特高课找到了商务印书馆火灾的新证据。”

    子夜时分,印刷坊的油灯在墙上投出奇异的双影,那双影摇曳不定,仿佛在诉说着夜的神秘。

    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