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阙宋 > 第128章 真相与阴谋的交锋

第128章 真相与阴谋的交锋(1/2)

    而那位大臣,被赵桓这番犀利的言辞说得面红耳赤,犹如被当众扇了一记响亮的耳光,羞愤交加。

    他先是微微一怔,随即强自镇定,梗着脖子反驳道:“殿下,老臣亦是一心为国,所言皆是肺腑之言,何来收受好处一说?”

    “老臣只是觉得,此事或有诸多隐情,不可仅凭一面之词便定高尧辅之罪。”

    “若贸然严惩,恐寒了天下士子之心,亦会令朝堂人心惶惶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偷偷观察着赵桓的神色,试图从那威严的面容上找到一丝动摇的迹象。

    赵桓目光如炬,丝毫不为这大臣看似恳切实则狡黠的言辞所扰。

    他向前迈出一步,声音清朗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隐情?所谓隐情不过是你们为脱罪编造的借口罢了!”

    “高尧辅毒杀国母,此乃大逆不道之举,证据确凿,岂容置疑?”

    “你口口声声说为天下士子、为朝堂人心,却对这等罪大恶极之事轻描淡写,究竟是何居心?”

    “莫不是与高俅父子蛇鼠一窝,妄图搅乱这朝堂纲纪,坏我大宋根基!”

    那大臣被赵桓这一番连珠炮似的质问逼得连连后退,额头上冷汗涔涔而下。

    他张了张嘴,却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应。

    高俅见状,心中暗恨这大臣的无能,却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再次开口:“官家,老臣之子向来秉性纯良,断不会做出如此丧心病狂之事。”

    “这其中定有奸人陷害,还请官家明察秋毫,还老臣之子一个清白啊!”

    说罢,竟以头撞地,砰砰作响,额角瞬间渗出鲜血,模样凄惨至极。

    徽宗赵佶看着眼前这混乱不堪的场面,眉头紧锁,心中烦躁不已。

    他本就不愿面对这等棘手之事,如今被高俅和赵桓等人吵得头疼欲裂,却又不得不做出决断。

    徽宗赵佶斜倚御座,修长手指轻叩扶手。

    沉吟片刻后,凤眸微抬,目光在赵桓与高俅之间徐徐流转,似有万千思虑在眼底翻涌。

    良久,他薄唇轻启,声线清越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此事宜关社稷安危、黎民福祉,实乃重中之重,断不可轻率妄为、贸然决断。”

    言罢,他微微侧首,将探寻的目光投向一侧垂目静坐的蔡京,温声问道:“蔡相,素来智谋超群、深谙朝局,依卿之见,此事当如何妥善处置?”

    此前,蔡京端坐于朝堂一侧,仿若古寺中入定的老僧,双目紧阖,面容祥和而宁静。

    周遭的喧嚣纷扰皆如浮云过眼,未能在其心湖激起半点波澜。

    此刻,他似已遁入那片独属于自己的精神天地,于无声处,将朝堂局势、各方势力在心底细细剖析、暗暗筹谋。

    恰似一位深谙棋道的弈者,在脑海的棋盘上悄然落子布局。

    直至徽宗赵佶那带着几分威严与期许的诘问声传来,才打破了他周身的静谧。

    蔡京身形微微一动,那双历经岁月雕琢、饱含沧桑的眼眸缓缓睁开。

    他神色从容,稳步出列,身姿微微下躬,声音洪亮且清晰,朗声道:“陛下垂询,臣自当毫无保留,知无不言。依臣浅薄之见……”

    这位已然五十九岁的当朝宰相,抬手轻轻捋着胡须,目光深邃,似在沉思。

    片刻后,他声音沉稳,缓缓发问:“官家圣明,老臣斗胆有三问。”

    “其一,郡王行斩人之事,可曾事先奏请陛下圣裁,以定是非曲直?”

    “其二,高尧辅被指投毒,可有确凿无疑的明证,能让人心服口服?”

    言罢,他目光一转,那苍老却又锐利的眼神,如利剑般扫过赵桓那尚显稚嫩的面容,语气陡然加重:“这其三,八岁稚龄的皇子,竟携兵士于深夜闯入大臣府邸,此等行径,究竟合乎我大宋哪一条律令法度?”

    此言一出,大殿之内瞬间安静得仿佛能听见针落之声,众人皆屏气凝神,大气都不敢出。

    赵桓的瞳孔微微一缩,心中暗自思忖,这老狐狸看似言语公允,实则句句暗藏锋芒,字字诛心,其心可诛。

    一旁的高俅,嘴角悄然掠过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似在幸灾乐祸,又似在谋划着什么。

    蔡京长子蔡攸前日刚纳了高家庶女为妾,这层隐秘的关系。

    此刻,终于在这紧张的局势中显现出了它的作用。

    就在众人各怀心思、气氛凝重之时,一道清朗的童声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寂。

    赵桓神色镇定,不慌不忙地解下腰间那象征着身份的玉带,从中取出一卷帛书,高高举起,声音清脆而坚定:“此乃太医院的脉案,上面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

    “前日,皇后所中之毒,乃是断肠草、乌头等几味剧毒草药精心混合炼制而成,毒性之烈,令人胆寒。”

    “尚药局奉御亦可作证,当日皇后呕吐之物,已然妥善封存,只待进一步查验,以证毒物来源!”

    “此外,依据皇后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