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阙宋 > 第127章 对峙

第127章 对峙(1/2)

    届时,那好不容易在各方势力明争暗斗间维持的微妙平衡,随时可能被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彻底打破。

    思及此处,徽宗赵佶端坐在龙椅之上,原本慵懒闲适的目光陡然一转,如鹰隼般锐利地射向站在下方的赵桓。

    他的声音瞬间变得严厉起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赵桓,高俅所言可否属实?”

    “你且给朕一个交代!”

    赵佶的语气中带着不容抗拒的压迫感,每一个字都像是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众人的心头。

    赵桓却丝毫不为所动,他身姿依旧挺拔,不卑不亢地直视着赵佶的目光。

    他的神色坦然,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无畏,朗声道:“回陛下的话,高俅所言,尽是混淆视听、颠倒乾坤的妄语!”

    “那高尧辅丧心病狂,竟对国母下此毒手!”

    “此等悖逆人伦、天理难容的滔天罪行,恰似墨汁染白绢,洗之不净!”

    “儿臣身为人子,为母雪恨,不过是尽那血浓于水的本分,乃天经地义之事!”

    下一刻,赵桓的袍袖一振,声若惊雷携金石之音,振聋发聩:“《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然今母后遭奸佞毒手,恰似子身遭剜心之痛、釜底抽薪之祸!”

    他踱步上前,袍角翻飞间,字字泣血:“昔者比干剖心,忠魂泣血以醒纣王;伍员抉目,赤胆悬门以警吴主。”

    “而今,儿臣不过效法先贤,以孝为刃,斩尽那欺君罔上、弑母灭伦之辈!”

    “若谓此举有违君臣纲常,敢问《礼记》所言‘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岂容奸佞践踏如敝履?”

    高俅闻之,面色瞬间如霜打的茄子,青得骇人。

    他平日里的矜持风度,此刻如碎瓷般崩裂。

    只见,他慌不迭地向前急跨一步,双膝重重砸地,发出“扑通”一声闷响。

    顷刻之间,便是老泪纵横,声嘶力竭地辩解:“官家明鉴啊!老臣那犬子,不过是一介庸常之辈,怎敢、怎会行那毒杀皇后的悖逆之事?”

    “这分明是京兆郡王泼来的脏水,是欲置老臣一门于死地的诬陷之词啊!”

    他的身体微微颤抖着,以头抢地,试图获得徽宗赵佶的同情。

    此刻,高俅已如热锅上的困兽,满心满脑被一股疯狂的执念填满。

    那就是,无论如何,都绝不能让高尧辅犯下毒杀皇后这等惊天罪行被坐实。

    只见,他面色涨红如猪肝,脖颈上青筋如蚯蚓般暴起,声嘶力竭地咆哮起来:“京兆郡王这般行径,不过是仗着皇子的尊崇身份,全然将大宋律法视作无物,肆意践踏!”

    “这是要置祖宗法度于不顾,将天下纲常搅得天翻地覆啊!”

    “咚咚咚!”

    三声闷响,如重锤叩击在人心头。

    只见他额头狠狠砸向地面,地板之上霎时绽开一抹殷红。

    由于过于激动,他的声音不由得变得声嘶力竭起来。

    一时之间,涕泗横流,朝着端坐龙椅的徽宗赵佶嘶声哭嚎。

    那哭声似杜鹃啼血,直破九霄:“官家啊!您圣明烛照,定要为老臣剖开这重重迷雾,还老臣一个公道啊!”

    他双手撑地,身躯因悲愤而剧烈颤抖,花白的长须被泪水黏在脸上,更添几分凄楚:“老臣这一生,心中所念,唯大宋之兴衰,何曾有过半分悖逆君上、觊觎神器之念?”

    “老臣的赤诚忠心,恰似那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又似那泰山之石,岿然不动啊!”

    “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心中从未有过半分僭越不臣之念。”

    “老臣的忠心,天地可鉴,日月可昭啊!”

    言及此处,他猛地伏地,以额触地,发出阵阵悲鸣:“可如今,却被京兆郡王诬陷!”

    “他是欲将老臣置于万劫不复之地!这是要将老臣往黄泉路上逼啊!”

    “官家,您若不施援手,为老臣洗雪冤屈,老臣今日便血溅这金銮殿,以死明志,以证清白!”

    刹那间,大殿之内气氛凝滞如冰,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好似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大殿内肆虐,将紧张的情绪推向了极致。

    徽宗赵佶眉头紧锁,红袍之下的手指不自觉地攥紧扶手。

    他望着殿中状若癫狂的高俅与神色坚毅的赵桓,只觉头疼欲裂,仿佛有千百只蚊蝇在脑海中嗡嗡作响。

    高俅此刻全然没了平日里权倾朝野的威风,发髻散乱,几缕白发凌乱地贴在汗湿的额前。

    “够了!”

    赵佶怒喝一声,声音如洪钟炸响,在大殿中回荡,震得梁上积尘簌簌飘落。

    他猛地站起身来,宽大的龙袍随风猎猎作响,目光如炬,扫视着殿中众人,“尔等这般吵闹,成何体统!这大殿之上,岂是市井喧闹之所?”

    殿中瞬间安静下来,众人皆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