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 > 第457章 与玄奘讨论神话中的真相

第457章 与玄奘讨论神话中的真相(1/2)

    “玄奘法师,你回答不上来吗?

    要不要,朕来告诉你?”李承乾问。

    “阿弥陀佛,请陛下指点!”玄奘眼神暗淡道。

    “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

    天道者,天地万物,秩序井然。

    比如说,狼吃羊,羊吃草,你能说狼有错吗?

    若是你可怜羊,把狼给杀绝了,那么羊就会泛滥,草就会被吃光。

    不能因为你觉得狼伤人,所以你就先把狼定义成恶的一方。

    这就是天道,也可以称之为食物链。

    地道者,厚德载物,无所不包。

    不管是我们人,还是天生的万物,大地都会包容。

    不管你是把大地刨个坑,还是随意挪动,大地都不会反抗。

    同样,大地想要动,谁也阻止不了。

    人道者,人人如龙,改天换地。

    没有见过黑暗,世人如何知道什么叫光明?

    没有尝试过冷的感觉,谁又能知道热是什么感觉?

    因此,人道百花齐放,有对比才能碰撞出无限精彩。

    就好比法师眼前那盘肉,有无数人可望而不可及,也有无数的人闻之欲呕。

    佛教也好,道教也好,匪徒也好,盲流也好,只是一种职业,一种状态。

    每一种职业,都想要发扬光大。

    可任何职业,一旦成为独尊,就会如同天道之下的羊和狼一样。

    少了谁,另一方泛滥的后果,就是全部毁于一旦。

    理想要让我们发扬光大,你可知道佛门发扬光大的后果?

    那个鉴法和尚,真什么都没有对你说吗?”

    “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

    玄奘双手合十,微微低下头去,嘴里喃喃自语,师傅在感悟什么东西。

    李承乾也没有再说话,看这和尚能不能真正领悟了。

    他准备留下对方,佛门本身已经根深蒂固,打是打不掉的,因为它在人的心中。

    既然如此,不如推出一个好的代表来,引领未来的佛门,改正他们的思想。

    玄奘,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人选。

    对方西去求经,并且还归来了。

    从历史上看,他应该带回了五百多部经书。

    同时,他在那边那么多年,也学懂了梵文,在历史上回来之后就开始修经书,一直修到去世都没有断。

    可以这样说,未来的佛门经书解释权,就在玄奘的身上。

    杀他一个和尚,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不如让对方明白,什么才是天地大道。

    让他把各种经书,还有各种传说,改成真正符合中原大地特色的。

    真正的去导人向善,又不走入极端。

    这也算是从精神层面,为大唐的平稳发展添砖加瓦。

    某种意义上来说,华夏文明从来都是包容,可以容得下一切。

    但也是极为排他的,只因为在华夏文明的眼中,四方皆蛮夷。

    要想华夏繁荣昌盛,要想大唐繁荣昌盛,百花齐放是应该的,但是内核必须要加以控制。

    若是对方能够做到,李承乾又不是容不下这么个和尚。

    对于皇帝来说,从来就没有好和坏,只有能不能用,合不合用。

    这个可以称之为大局观,长远目光。

    好一会儿,玄奘才呢喃道:“阿弥陀佛,贫僧有疑,请陛下指点。”

    “法师请讲!”李承乾点头。

    “陛下想做什么?”玄奘突然目光灼灼的问。

    李承乾沉吟了一下,然后说道:“商周甲骨文中已有帝令雨的记载,周代《尚书》将天命与德政绑定,形成以德配天的统治逻辑。

    楚地东皇太一、齐地八神与中原昊天信仰并存,形成万神共治的多元格局。

    东汉张道陵创立天师道,将老子神化为太上老君,太平经提出天君概念,初步构建以玉帝为核心的官僚体系。南朝陶弘景真灵位业图确立元始天尊为最高神,玉帝位列太极金阙帝君。

    玄奘法师,这些你清楚吗?”

    “阿弥陀佛,陛下智慧如海,不曾想连这些都有了解!”

    李承乾微微笑了笑,继续说:“《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北海之内有幽都之山,描述为黑水环绕的神秘之地,但尚未与死后世界直接关联。

    《楚辞·招魂》提及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土伯九约等形象暗示地府雏形,但缺乏系统化的刑罚体系。

    东汉佛说十八泥犁经首次系统描述十八层地狱,将地狱分为光就居狱、居虚倅略狱等类型,每狱对应不同罪行。

    南北朝时期长阿含经细化八大地狱与十六小地狱,形成因果报应理论。

    玄奘法师,这些你又清楚吗?”

    “阿弥陀佛,贫僧略知一二!”

    玄奘心中很感叹,就算李承乾是有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