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瀚海沙中藏玉根,甘寒微苦润肺门。
得名本自沙地性,入药方知苦心恩。
相须得麦冬增力,相使凭桔梗达巅。
岁月悠悠传经验,草木无言述医魂。
尾章
许多年后,李时珍编着《本草纲目》,遍历山川,听闻瀚海洲沙参的传说,亲往考证,在书中写下“沙参,宜于沙地,故名”,并引石家《沙参药录》的记载,完善其性味归经。而《别录》中“苦心”二字,也因后世医者的实践,被注解为“苦能清热,甘能补虚,苦心者,体恤阴虚之苦也”。
如今,瀚海洲的沙参依旧在流沙与清泉间生长,石家后人仍守着“秋分时采,阴干藏沙”的古训。那株曾被石松咬过的沙参,早已化作泥土,却在岁月中长出了更多的“沙中玉”,继续以草木的灵语,诉说着中医与自然共生的永恒智慧。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