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陇原箭芪传》(下卷)

《陇原箭芪传》(下卷)(2/2)

庭抗礼。太医院判李德昌曾评:“陇芪补而能行,如神箭带风,力达四末;北口芪补而偏滞,如钝箭难穿;绵芪补力稍逊,如短箭难及远。”此论一出,陇西黄芪身价倍增,成为贡品。

    民间更有“黄芪配伍歌”流传:“黄芪配当归,气血双补来;黄芪配茯苓,利水又健脾;黄芪配桔梗,升提治脱肛;黄芪配防己,消肿疗脚气。”这些口传经验,与典籍记载相映成趣,共同构筑了黄芪应用的完整体系。

    第八卷·薪火不绝,古今同辉

    清末民初,陇西医家张锡纯善用黄芪治“大气下陷”,其“升陷汤”中,黄芪用量达四两,配以知母、升麻、柴胡,治气短不足以息、呼吸困难者,如神箭射天,力托下陷之气。他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一病案:“一女子产后失血,突发喘促,张口抬肩,脉微欲绝,投升陷汤一剂而喘平,三剂而气顺,此黄芪力挽狂澜之效也。”

    新中国成立后,陇西成为“中国黄芪之乡”,当地药农沿用“轮作养地”古法:种三年黄芪,休耕一年,间种豆类以养地力,如“箭杆需时常保养,方能久用”。1972年,甘肃中医学院研究发现,陇西黄芪含黄芪多糖、皂苷等成分高于其他产地,印证了“道地药材”的科学性。

    现代临床中,黄芪应用更广:治慢性肾炎蛋白尿,配白术、茯苓以益气利水;治糖尿病,配生地、麦冬以益气养阴;治冠心病,配丹参、葛根以益气活血。陇西民间仍保留“黄芪炖鸡”补产后、“黄芪煮水”防感冒的习俗,甚至开发出黄芪饼干、黄芪茶饮,让这味“神箭草”走进寻常饮食。

    2018年,“陇西黄芪”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其种植技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黄土坡上的黄芪田,春如绿浪翻涌,秋似金箭林立,药农们仍在传唱着古老的歌谣:“轩辕箭,化灵草,黄土里长,日头下熬,补得身子壮如牛,病痛邪气都赶跑……”

    下卷结语

    神箭化草越千年,医家接力探真诠。

    道地陇西称极品,炮制精工药效全。

    从《本经》初载到现代研究,从经方应用到民间验方,黄芪的下卷故事,是“实践出真知”的生动注脚。它以陇西黄土为根,以医家智慧为翼,将“天人合一”的哲思、“阴阳五行”的规律、“七情配伍”的精妙,熔铸于甘温之性中,既护佑了古人的康健,也滋养着今人的生命。这株源自黄帝神箭的灵草,早已超越了“药材”的范畴,成为中华医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永恒象征。

    下卷赞诗

    陇原黄土孕奇珍,千载医家识本真。

    金井玉栏藏秀气,甘温性味补元身。

    生能固表防邪入,炙可补中助气伸。

    莫道草微无远志,神箭风骨万年春。

    尾章

    《陇原箭芪传》上下卷终。从黄帝神箭坠地化草,到陇西百姓识其温补;从医典初载到名医活用,从道地之争到古今同辉,黄芪的故事,恰如它的根茎,深深扎在中华大地的土壤里,也深深融入中医文化的血脉中。它告诉我们,所谓“神药”,从来不是凭空天降的奇迹,而是人与自然对话的结晶,是实践与理论交织的硕果。正如那支远古的神箭,黄芪以其坚韧的生命力,穿透了千年岁月,仍在守护着人间的安康,续写着“天人相应”的不朽传奇。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