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漠北霹雳草》上卷

《漠北霹雳草》上卷(3/4)

了,连那些没病倒的士兵,闻着药味,都觉得胸口敞亮了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卫青站在军医帐外,看着士兵们脸上重新露出的血色,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他拿起一株没煮过的草,在手里掂了掂,这不起眼的枯草,竟然比最锋利的刀还管用。“这草叫什么名字?”他问陈武。

    陈武挠挠头:“不知道,漠北的牧民没提过。”

    老王头在一旁说:“它茎秆发红,像马的筋腱,又这么有劲儿,能把汗逼出来,不如叫‘麻黄’?”

    “麻黄……”卫青念了一遍,觉得这名字透着股硬朗劲儿,“好,就叫麻黄!”他望着漠北的夜空,星星比昨夜更亮了,“传令下去,明日派一队人,再多采些麻黄回来,带足了,说不定还有大用处。”

    第四回 霹雳初响 军心复振

    麻黄汤的奇效传开后,营里的病号一天比一天少。那些痊愈的士兵,都说喝了药汤后,浑身的力气又回来了,连挥舞长矛都觉得比以前有劲。陈武更是成了营里的红人,走到哪儿都有人拍他的肩膀:“陈队长,多亏你找到了神草!”

    陈武却没骄傲,他跟着老王头研究麻黄的用法。他们发现,这草确实霸道,体质弱的人喝了,会出太多汗,反而头晕眼花。老王头便琢磨着减量,或者在药汤里加些甘草,中和一下它的烈性——这正是“七情”中“相杀”的道理,用甘草的甘缓,制麻黄的辛烈。

    卫青看在眼里,心里渐渐有了个想法。他召来赵破奴和陈武,指着地图上的一处峡谷:“左贤王的主力,就藏在这狼居胥峡谷里。峡谷两侧是悬崖,易守难攻,而且……”他顿了顿,“那里多狼,夜里常成群结队地出没,以前匈奴人就靠狼群警戒,咱们很难摸进去。”

    赵破奴皱起眉:“狼群怕火,但咱们的火把一靠近,匈奴人就会发现。”

    “未必。”卫青拿起一株麻黄,“这草燃烧时,烟味辛辣,连人都呛得慌,狼群鼻子灵,肯定受不了。”他看向陈武,“你说,要是把麻黄磨成粉,混在火把里,点燃后,烟会不会更呛?”

    陈武眼睛一亮:“肯定会!上次我拔麻黄时,不小心蹭破了皮,那味儿沾在手上,洗了三天还有!要是烧起来,估计能把狼熏晕过去!”

    “好!”卫青一拍案几,“就这么办!陈武,你带人把多余的麻黄都晒干,磨成细粉,越多越好。赵破奴,你选五百精骑,换上匈奴人的装束,带着混了麻黄粉的火把,夜里从峡谷东侧摸进去,先用烟把狼群赶跑,再突袭左贤王的主营!”

    三天后,一切准备就绪。五百精骑趁着月黑风高,悄悄摸到了狼居胥峡谷。陈武亲自点燃了第一支混了麻黄粉的火把,火苗“腾”地窜起来,冒出的烟不是寻常的黑烟,而是带着刺鼻的辛辣味,随风飘向峡谷深处。

    果然,没过多久,峡谷里就传来了狼的哀嚎声。那些原本在峡谷口巡逻的狼群,被这股怪味呛得四散奔逃,有的甚至晕头转向,掉进了猎人挖的陷阱里。守在峡谷里的匈奴哨兵,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汉军的精骑抹了脖子。

    当汉军的火把照亮左贤王的主营时,匈奴人还在睡梦中。卫青亲率大军随后赶到,喊杀声震彻峡谷。左贤王怎么也想不通,那些平日里比猎犬还灵的狼群,今晚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直到他被汉军俘虏,押出峡谷时,还能闻到空气中那股呛人的味道,忍不住咳嗽起来。

    “这是什么妖法?”左贤王瞪着卫青,眼里满是恐惧。

    卫青勒住马,举起一支燃烧的麻黄火把,火苗在风中跳跃,发出噼啪的声响。“这不是妖法,是漠北的神草,帮我们破了你的狼阵。”他看着左贤王惊恐的脸,忽然明白了这草的另一层威力——它不仅能治病,还能克敌。

    此战大胜,汉军缴获了大量粮草和牲畜。回营的路上,士兵们唱起了新编的歌谣:“漠北有奇草,茎秆红似烧,能治喘促病,能把狼烟烧,将军用它破敌阵,匈奴见了魂飞跑……”

    陈武跟在卫青身后,看着手里剩下的麻黄粉,忽然觉得,这草比任何兵器都神奇。它生于漠北,却能护佑汉军,或许,这就是天意——天地生草木,本就不是只为了装点山河,更是为了在危难时,给人一线生机。

    结语

    上卷四回,说的是麻黄从野驼口中的食物,变成汉军救命药草的历程。卫青的大军在漠北绝境中,因陈武的细心观察,因野骆驼的无意示秘,竟发现了这味能“发汗解表、平喘止咳”的奇药。从治病到破敌,麻黄的价值在军事实践中被不断发掘,而这一切的起点,不过是古人对动物行为的模仿——这种“仿生用药”的智慧,看似朴素,却藏着人与自然最本真的对话。

    没有华丽的理论,没有繁复的典籍,只凭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颗敢于尝试的心,便在生死之间,找到了跨越物种的生命密码。这正是中医“源于生活”的生动写照——草木的药性,从来不在书本里,而在天地间,在那些与自然共生的生灵身上。

    赞诗

    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