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芎芷记:坡仙篱下草木心》上卷

《芎芷记:坡仙篱下草木心》上卷(3/3)

他点头。苏轼拿起笔,在纸上写下:"濯濯翠茎满,愔愔清露涵。及其未花实,可以资筐篮。"写完,他对着药畦笑了——这些草木,不仅是他的慰藉,更是他的老师,用无声的生长,诉说着最朴素的真理。

    第五回:秋寒至草木衰,劚根时生愧心

    立冬前的一场寒风,把凤翔府的草木吹得瑟瑟发抖。苏轼的药畦里,川芎和白芷的叶片开始发黄,翠色的茎秆也染上了褐色,像老人脸上的皱纹。他站在药畦边,看着曾经生机勃勃的草木渐渐枯萎,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闷闷的。

    阿福拿着把小锄头,站在旁边问:"先生,该挖川芎了吧?李郎中说,过了立冬,根就冻坏了。"苏轼点点头,却迟迟没让他动手。他蹲下身,抚摸着川芎枯萎的叶片,上面还留着被虫咬过的痕迹,那是夏天时,蚜虫留下的,他曾亲手捉过;还有片叶子缺了个角,是阿福不小心碰断的,后来竟又慢慢长圆了些。这些细微的痕迹,都藏着这半年来的时光,如今要亲手把它们挖出来,心里竟有些不舍。

    "再等等吧,让它们多晒几天太阳。"苏轼站起身,望着远处的秦岭,山上已经有了雪意。他想起春天时,这些川芎刚冒出芽,嫩得像翡翠;夏天时,它们舒展茎叶,把药畦遮得严严实实;秋天时,它们努力积蓄养分,让根茎变得饱满。这草木的一生,虽短暂,却活得认认真真,从不含糊。

    又过了三日,天气更冷了,夜里甚至结了薄冰。川芎的叶片彻底枯了,茎秆也蔫蔫地趴在地上。苏轼知道,不能再等了。他接过阿福手里的锄头,自己动手挖起来。锄头轻轻入土,没费多大劲就碰到了硬硬的东西——那是川芎的根茎。他小心翼翼地把土刨开,一颗褐色的、圆鼓鼓的根茎露了出来,上面还带着细密的须根,像个小小的拳头。

    "先生,这川芎长得真好,比药铺卖的还饱满!"阿福惊喜地叫道。苏轼拿起那颗川芎,放在手心掂了掂,沉甸甸的,断面是黄白色的,布满了细密的纹路,像朵没开的菊花——母亲说过,这样的川芎才是最好的,药性足,能顶得上三副普通的药。

    他继续挖着,一颗又一颗川芎被放进竹篮里,很快就堆了小半篮。白芷的根也挖出来了,长长的,像根白玉簪。看着竹篮里的药根,苏轼忽然觉得有些惭愧——这些草木,用一生的努力生长,最终却要被人挖出来入药,它们没有怨言,人却该心怀感激。

    阿福把挖好的川芎和白芷摊在院子里的竹席上晾晒,阳光照在上面,泛着褐色的光。苏轼坐在竹椅上,看着这些药根,想起它们从蜀道江南而来,在异乡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生长,最终成为治病救人的良药,而自己,空有一腔抱负,却只能在这小院里与草木为伴,不禁叹了口气。

    他提笔写下:"秋节忽已老,苦寒非所堪。劚根取其实,对此微物惭。"写完,他把笔放下,走到竹席边,轻轻拂去川芎上的尘土。这些药根在阳光下静静躺着,仿佛在告诉他:不必惭愧,能尽其用,便是草木的本分;能坚守初心,便是人的本分。寒风穿过院子,带着淡淡的药香,苏轼望着远方,心里忽然亮堂了许多。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