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花屋湘军传奇 > 第57章 大坂城的姑娘

第57章 大坂城的姑娘(10/11)

军文,展开。他看得极快,目光如电,扫过那简短的几行字——围谷、断粮、请降、买氏女之舞、聘礼三千担粮、成婚…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地印入他眼中。

    他那张向来严肃、如同石刻般波澜不惊的脸上,肌肉先是微微一凝,随即,那紧抿的、如同刀锋般的唇角,竟难以抑制地、缓缓地向上弯起。

    起初只是细微的弧度,接着笑意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开来。

    皱纹舒展,眼角的纹路深刻。终于,一声洪亮而畅快的大笑,如同压抑已久的春雷,猛地从他胸腔中爆发出来!

    “哈哈哈!好!好一个谭子云(谭上连字)!好!好得很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笑声在温暖的书房内回荡,震得烛火都为之摇曳。

    幕僚们面面相觑,极少见到这位以严厉刚毅着称的封疆大吏如此开怀大笑。

    左宗棠放下军报,站起身,踱步到悬挂着的巨幅西北舆图前。

    他手指有力地敲击着地图上大坂城、野狼谷的位置,眼中闪烁着激赏和洞悉一切的光芒。

    “好一个谭上连!” 他再次赞叹,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一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豪迈,“此一姻缘,胜过老夫十万雄兵!哈哈哈!”

    他猛地转身,目光炯炯地扫过房中诸人,声音洪亮而充满力量:“传令!嘉奖谭上连!所拨粮秣,双倍补足!再传令各营将领!”

    他顿了一顿,一字一句,清晰地吐出那影响深远的指令,“凡我西征将士,与新疆各族通婚者,一体视为安定地方、融合族裔之功!有司记录在案,战后论功行赏!此策,定为常例!”

    “喏!” 幕僚们齐声应诺,脸上也露出了振奋之色。

    他们深知,这道命令一旦颁行,其意义远不止于眼前的一场婚礼,它将如同种子,在这片刚刚经历血火、百废待兴的土地上,悄然生根发芽。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在左宗棠麾下各营传开。

    酒泉大营,刚刚巡视归来的刘锦棠(历史人物,左宗棠重要部将)正擦拭着佩刀,闻讯先是一愣,随即抚掌大笑:“好个谭蛮子!不声不响,竟干了件如此漂亮的大事!这杯喜酒,老子喝定了!”

    他眼中精光闪动,显然也看到了此举背后的深远意义。

    哈密营中,老成持重的提督金顺(历史人物,参与收复新疆)捋着胡须,对着身边将领叹道:“谭军门此举…大善!以婚盟代干戈,以粮秣安人心…左帅说得对,此一姻缘,可抵十万兵啊!传令下去,营中若有与当地女子情投意合者,报上名来!本督亲自做媒!”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谭上连这看似个人情缘的举动,在左宗棠的推波助澜和明确鼓励下,迅速在西征军中形成了一股新的风尚。短短数月间,捷报频传:

    “报——!张都司(都司,清代中级武官)于吐鲁番,娶维吾尔头人之女!”

    “报——!王守备于库车,与一擅长织造的回族女子成婚!”

    “报——!李千总在喀什噶尔,迎娶了当地商户之女!”

    一桩桩,一件件,不再是孤例。清冷的戈壁滩上,开始点缀起喜庆的红绸;

    肃杀的军营旁,响起了不同民族语言的祝福歌声。刀光剑影的间隙里,渐渐弥漫开人间烟火的暖意。

    天山脚下,一片新开垦的绿洲旁,几座融合了汉式土坯房和回族风格拱顶的新居错落有致。

    其中一座最为宽敞的院落里,葡萄藤蔓爬满了新搭的藤架,投下斑驳的绿荫。院中,买苏黛尔——如今已是谭夫人——正坐在一张铺着艳丽羊毛毯的矮榻上。

    她依旧穿着回族的绣花长裙,只是发式已梳成了汉家妇人的样式,一支简洁的玉簪斜插在乌黑的发髻间。

    她怀中抱着一个襁褓,粉雕玉琢的小婴儿正安详地睡着,眉眼间依稀能看到母亲那惊人的美丽轮廓。

    几个同样嫁入清军将领家中的维吾尔族和回族女子围坐在她身边,她们有的穿着本族服饰,有的已换上了汉装,正一边灵巧地捻着毛线,一边用生硬的汉语夹杂着本族语言,热烈地交流着育儿心得、纺织技巧或是新学会的,她们笑声清脆,如同风中摇曳的驼铃。

    院门轻响,一身便服的谭上连大步走了进来。

    他卸去了战场上的杀伐之气,眉宇间多了几分温和,目光第一时间便落在妻儿身上。

    买苏黛尔抬起头,看到他,那双曾令铁血将军失神的眼眸中,瞬间漾开温柔的笑意,如同春水初融。

    她抱着孩子站起身,自然地迎了上去。

    “回来了?” 她的汉语已颇为流利,带着一点柔软的西北口音。

    “嗯。” 谭上连应了一声,目光柔和地看着她怀中的孩子,伸出手指,极其轻柔地碰了碰婴儿柔嫩的脸颊。

    孩子动了动,小嘴咂巴了一下,依旧睡得香甜。

    他抬眼,看向妻子。阳光透过葡萄藤的缝隙洒在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