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花屋湘军传奇 > 第72章 文庙喋血

第72章 文庙喋血(4/6)

着便服,正背对着门,负手而立,望着窗外巡抚衙门里被雨水打得一片狼藉的芭蕉。

    他身量不高,但肩背挺直如松,透着一股久经沙场磨砺出的沉稳。

    雨水敲打窗棂的声音,单调而急促。

    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沉寂。

    一个穿着五品白鹇补服的武官,正是负责蒙自城防的参将,带着一身水汽和惊惶冲了进来,单膝跪地,声音急促:

    “禀大人!文庙那边……出大事了!法国人强拆牌坊,一个老秀才……当场撞柱身亡!百姓暴动,围住了法国兵!法夷开了枪,伤了几个百姓!现在……现在文庙内外乱成一锅粥!士子们跪满了院子,全城店铺都关门罢市了!大人,情势万分危急,标下……标下请令,速调抚标营、督标营精锐弹压!迟恐生变啊!若法国人再有死伤,朝廷怪罪下来……”

    岑毓英缓缓转过身。他的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有两道浓眉深深锁紧,锐利的目光如同实质,扫过参将那张因焦急而涨红的脸,最终落在他沾满泥点的官靴上。房间里只剩下窗外哗哗的雨声和参将粗重的喘息。

    “弹压?”岑毓英的声音不高,带着一种久居上位的沉稳,却字字清晰,如同冰珠落在玉盘上。

    “弹压谁?是弹压那些被逼得家破人亡、祖宗牌位都要被掀了的百姓?还是弹压那些血溅圣庙、以死明志的读书种子?”

    他微微一顿,目光转向旁边侍立的心腹师爷,“抚台大人那边,可有消息?”

    师爷立刻躬身,声音压得极低:“回大人,抚台大人派人传话,言道‘民气汹汹,事涉文庙根本,当慎之又慎。’ 并说……已‘偶感风寒’,今日不便视事。”

    岑毓英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下牵动了一下,似有一丝冷笑,又迅速隐去。

    他踱回书案后,并未坐下,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光亮的紫檀木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仿佛在计算着某种看不见的筹码。

    参将跪在地上,心急如焚,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大人!法夷那边催得紧!那个杜普雷,还有几个兵,被百姓围在文庙里,生死难料!万一……万一他们真被愤怒的百姓……那……那可是泼天的大祸!洋人必定借机兴兵!朝廷降罪,我等万死难辞其咎啊!督宪,不能再犹豫了!”

    岑毓英终于停下了敲击的手指。他抬起眼,目光再次投向窗外阴沉的天色,那眼神深邃如古井,似乎穿透了重重雨幕,看到了文庙前那跪满庭院的沉默身影,看到了百姓眼中燃烧的怒火,也看到了京城朝堂之上可能投来的猜忌目光。

    “急什么?”他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平静,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文庙乃圣贤重地,自有浩然正气护佑。法夷无礼在先,激起民变,此乃咎由自取。至于调兵……”

    他微微侧首,对着那跪地的参将,语气陡然加重,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传令下去,各标营兵马,未得本督亲笔手令,一兵一卒不得擅动!违令者,军法从事!”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心腹师爷,语气缓和下来,却更显深意,“另外,让府衙的人,去‘疏导’一下。记住,是‘疏导’!告诉那些士绅百姓,聚众闹事,冲击洋人,终究是授人以柄。圣人之道,在明理,在持重。让他们……适可而止。民心,不可侮,然亦不可滥用。”

    “标下……遵命!” 参将愣了一下,随即似乎明白了什么,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重重叩首,领命而去。

    师爷心领神会,立刻低声应道:“是,巡抚大人,属下这就去安排,定将督宪‘体恤士民,顾全大局’之意,委婉传达。”

    岑毓英不再言语,重新转过身,面对着窗外无边无际的雨帘。

    签押房内再次陷入沉寂,只有他挺直的背影,如同一座沉默的山岳。

    窗外,雨势似乎更大了。

    文庙内的混乱,在岑毓英那一道“疏导”令下,悄然发生着变化。

    府衙的胥吏和本地有声望的耆老开始出现在人群中。

    他们并未携带武器,也未强行驱散,只是苦口婆心地在愤怒的人群边缘劝说着:

    “父老乡亲们!听老朽一言!陈老先生的冤屈,天地可鉴!巡抚大人已然知晓,定会为我等做主!洋人固然可恨,可若真闹出人命,尤其是洋人的命,朝廷怪罪下来,洋兵大举来犯,受苦的还是我们蒙自的百姓啊!”

    “张先生,诸位秀才公!巡抚大人让带话,说体恤各位尊师重道、护卫文庙之心,天地可表!然事已至此,更需持重!血溅圣庙,已是惨剧,万不可再生枝节,授人以柄,令亲者痛仇者快啊!大人说,‘适可而止,民心不可侮’,请诸位三思!”

    这些话,如同在沸腾的油锅里小心地滴入了几滴凉水。

    愤怒的百姓看着那些跪在雨中、沉默如铁的士子,又看看大成殿内肃穆的圣像和那块沾染着陈砚斋鲜血的“万世师表”匾额,冲天的怒火渐渐被一种更深沉、更无力的悲愤所取代。

    紧握的拳头松开了,高举的扁担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