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花屋湘军传奇 > 第44章 总督那是烫手山芋

第44章 总督那是烫手山芋(4/5)

大街小巷。盘踞在城内外的大小团练头目们,无不倒吸一口冷气,心中那点趁火打劫、试探新总督虚实的念头,被这毫不留情的一刀斩得粉碎。

    总督衙门辕门外旗杆上那颗血淋淋的头颅,比任何冠冕堂皇的告示都更有说服力——新来的刘制台,不是来和稀泥的,他是真的会杀人的。

    总督衙门内,气氛却并未因此轻松。刘岳昭深知,杀一儆百只能暂时压制地面的小鬼,真正悬在头顶的利剑,是盘踞滇西、拥兵二十万的杜文秀大理政权。

    他需要眼睛,需要耳朵,需要深入那个铜墙铁壁般的敌境。

    灯下,刘岳昭凝视着桌上粗糙的云南舆图,手指划过苍山洱海的位置。

    一个面容精干、眼神锐利的汉子单膝跪在案前,他叫赵七,原是湘军斥候队正,胆大心细,精于伪装潜伏。

    “大理,” 刘岳昭的声音低沉而清晰,“杜文秀的腹心。我要知道,他的兵到底有多少是真能打的?粮草囤在何处?将领之间有无嫌隙?回民军与当地汉人、彝人、白人的关系如何?还有,”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那个叫柳映泉的,是什么来路?为何杜文秀对他言听计从?”

    赵七抬起头,眼中没有丝毫畏惧,只有冷静的决然:“标下明白。大人放心,七日内,必传回消息。”

    “不是消息,” 刘岳昭纠正道,手指重重敲在舆图上大理的位置,“是命脉!杜文秀的命脉!活着回来!”

    赵七重重叩首,身影迅速消失在门外的夜色中。

    接下来的日子,总督衙门成了高速运转的机器。

    刘岳昭一面加紧整饬刚刚收拢、人心惶惶的绿营残部,汰弱留强,严厉申明军纪;一面利用雷霆手段暂时压服各路团练的契机,派出得力干员,深入昆明及周边州县,恢复最基本的行政秩序,开仓赈济那些面黄肌瘦、在死亡线上挣扎的饥民。

    一袋袋救命粮从尘封的仓廒中运出,分发到破败的窝棚和绝望的村落。当第一缕炊烟在死寂的村落上空升起时,麻木的眼神里终于有了一丝微弱的光亮。

    与此同时,一张无形的大网也在悄然撒开。刘岳昭亲自接见那些被杜文秀大军击溃、逃入深山或隐匿于民间的原清军小股部队将领,以及一些因各种原因与大理政权离心离德的回民头领。

    他给予他们粮食、有限的武器,更重要的是,一个承诺和一个新的身份——官军的外围哨探、内应、甚至未来可能的反正力量。

    信任的建立缓慢而艰难,但刘岳昭以罕见的耐心和务实的姿态,一点点撬动着大理政权看似铁板一块的根基。

    第七日深夜,一匹浑身浴血的快马冲破昆明城门的守卫,直抵总督衙门。马背上滚落下来的,正是几乎不成人形的赵七。

    他浑身是伤,左臂软软垂下,脸上布满血污和泥土,唯有一双眼睛亮得惊人。他挣扎着扑到刘岳昭案前,声音嘶哑却带着一股兴奋:“大人!摸……摸清了!”

    他带来的消息价值连城:杜文秀麾下号称二十万大军,但真正核心能战之兵,不过五六万之数,且大半集中在苍洱之间。

    粮草主要囤于大理城南永昌仓和下关镇。将领中,以骁勇着称的“铁臂将军”马复初与杜文秀的族弟杜凤扬因争功宿怨颇深。

    柳映泉此人,竟是多年前因科场舞弊案被流放云南的落魄举人,因精通韬略、善抚人心而被杜文秀倚为军师,但他根基浅薄,与杜氏家族及回民宿将多有隔阂。

    更关键的是,赵七拼死带回了一幅潦草却标注清晰的永昌仓及下关镇防卫图!

    “好!好一个赵七!” 刘岳昭霍然起身,眼中精光爆射。

    他亲自扶起赵七,命军医全力救治。目光落在那份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防卫图上,一个大胆而凶险的计划,在他心中迅速成型——避实击虚,直捣粮秣命门!

    同治六年二月,料峭春寒尚在滇西的群山间徘徊。刘岳昭亲率八千湘军精锐,如同出鞘的利刃,悄然离开昆明,昼夜兼程,直扑滇西。

    他们避开大理杜文秀主力布防的正面,沿着崎岖险峻的山道艰难跋涉。山路狭窄湿滑,马匹难行,沉重的炮车更是寸步难移。

    刘岳昭下令,弃车!将弗朗机小炮拆解,由士兵肩扛背驮。粮草辎重能简则简,全军只携带十日干粮,轻装疾进。

    目标:下关镇!扼守大理咽喉,更是囤积粮草的重地!

    经过十余日近乎自虐般的强行军,八千湘军如同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下关镇外的崇山峻岭之中。

    此刻的下关守军,尚沉浸在后方无忧的松懈中,根本没想到清军会如此舍命地翻越险峻的苍山支脉,从他们认为绝不可能的方向杀来!

    震耳欲聋的号炮撕裂了黎明前的寂静!湘军如同决堤的洪水,从山坡密林中汹涌而下。

    疲惫至极的躯体在震天的喊杀声中爆发出最后的凶悍。刘岳昭身先士卒,挥舞佩刀,冲在最前。

    杨虎等悍将更是如同猛虎下山,所向披靡。仓促应战的回民军被打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