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北极冰盖面积缩减了37%。”李墨飞点开热成像图,代表高温的橙色区域正在吞噬代表冻土的深蓝,“这意味着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将提高至少两倍。”
岛国代表突然举手:“您用的哪家公司的卫星数据?”
“NASA、欧空局和中国风云四号的联合监测结果。”刘宇跨前一步,把三份数据报告投影在侧屏。他的手有些发抖——昨晚调试设备到凌晨三点,咖啡杯现在还卡在控制台的缝隙里。
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的中央空调发出哮喘般的轰鸣。印度代表扯开领带,汗水在定制西装的腋下洇出深色痕迹:“发展中国家不可能承担同样的减排指标!”
李墨飞调出恒河三角洲的实景模型,放大一处被海水淹没的村庄:“如果维持现状,到2050年这里将完全沉没。”三维影像突然卡顿,淹没动画停在一半,露出水面上的半截椰子树和泡发的牛尸。
沙特代表的笑声从第七排传来:“你们中国人用着我们的石油,倒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的金丝眼镜反射着大屏幕的蓝光,像两团跳动的鬼火。
茶歇时间,刘宇在走廊撞见环保组织的抗议者。那群年轻人把北极熊玩偶堆成小山,正在往上面浇红色糖浆模拟鲜血。一个戴鼻环的女孩突然把糖浆泼向刘宇:“你们这些数据贩子根本不懂什么叫生态!”
李墨飞冲过来时,糖浆正顺着刘宇的衬衫往下滴。他抓起服务台的纸巾盒,却发现每张纸巾都印着石油公司的logo。“用这个。”清洁工递来皱巴巴的报纸,头版照片是格陵兰岛崩塌的冰崖。
“谢谢。”刘宇擦着衣服,发现报纸日期是三天前——冰崖崩塌时他们正在调试数据模型。
下午的议程刚开始,会场突然陷入黑暗。应急灯亮起的瞬间,李墨飞看到沙特代表在玩手机游戏——屏幕上是石油钻井平台模拟经营App。
“备用电源呢?”会议主席拍着桌子。
刘宇摸黑找到电箱,发现总闸被贴上了环保组织的反核能贴纸。他撕下贴纸时,手指蹭到闸刀上的润滑油,闻出是会议纪念品钢笔的同款墨水味。
灯光恢复时,大屏幕上定格着未完成的ppt——标题页的“人类最后的机会”被阴影切成两半。
李墨飞蹲在日内瓦湖的碎石滩上,指腹摩挲着会议文件的光滑铜版纸。这份印着联合国徽章的报告浸透了咖啡渍,第三页的减排曲线图被沙特代表用金笔划了个大大的叉。他沿着折痕将纸页叠成尖头船型,船尾特意留出半截碳交易条款当帆。
“你还在用燕大那套折法。”刘宇举着手机电筒凑近,LEd冷光惊散了船头停驻的蜉蝣。12年前未名湖的纸船是用考研资料叠的,当时李墨飞坚持在船身抄录《京都议定书》条款,结果墨水晕染把船压沉了。
纸船入水的刹那,日内瓦湖面泛起磷火般的幽蓝。这是附近污水处理厂排放的荧光菌群,在夜色中随着湖水酸化程度变换色彩。李墨飞看着小船的剪影被浪头推远,船尾的条款文字正在被碱性湖水侵蚀,墨迹化作丝状物漂散。
“那时候你说要让所有冰川都冻回维多利亚时代。”刘宇踢飞的石子惊起夜鹭,禽鸟爪间缠绕着游客丢弃的口罩绳。他平板的自动更新提示音突然响起,极地卫星传回的数据流在视网膜投影屏上炸开——格林兰岛刚崩落了3个上海面积的冰架。
李墨飞的智能腕表震动起来,心率曲线在表盘投射出紊乱的频闪。“137次,够申报工伤了。”他试图摘下腕表,金属扣却卡在汗湿的腕间。表带内侧的医疗芯片正在分泌降压凝胶,这是上周熬夜做模型时心血管科主任硬给他戴上的。
湖对岸的豪华游轮突然爆发出欢呼,甲板上的香槟泡沫在探照灯下形成微型彩虹。刘宇调焦手机镜头,看到石油大亨们正在用液氮冰雕比赛——雕刻主题是\"未来冰川\"。融化最快的作品获得了碳中和奖杯,那是用西伯利亚永久冻土雕刻的钻油平台模型。
“德里贫民窟的空调耗能是纽约上东区的五倍。”李墨飞突然抓起把碎石,锋利的页岩棱角刺进掌心。白天的会议录像在他视网膜上回放:印度代表扯开的领口处,隐约可见高温灼出的色素沉积斑。
刘宇的平板自动生成着三维模拟图,恒河三角洲的淹没进程与游轮派对的光影重叠。他注意到某个参数异常:“如果按南亚季风变异系数修正模型……”
话音被突如其来的汽笛声切断。运油船正在通过湖闸,船身LEd屏滚动播放着“清洁能源倡议”标语。李墨飞嗅到风里飘来的苯乙烯气息,这是游轮船体新刷的防腐涂料——号称能减少微生物附着降低航行阻力,却让方圆五公里的淡水鱼集体畸形。
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