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沣不仅想到了眼前的医疗器械采购,更想到了未来皇室可能需要的其他物资——纺织工厂的英国织机、面粉加工厂的德国磨粉机、甚至是为皇室成员购置的西洋轿车......这些都需要与各国建立稳定的供应渠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更重要的是,载沣意识到单靠洋行代理订购存在着致命缺陷:洋行只关心利润,不会为皇室的政治生存需求奔走;
而通过公使馆订购,则能在每一次交易中巩固皇室与各国官员的私人关系,这种人情往来,在关键时刻可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但必须尽可能的降低订购用的经费......"载沣的眉头微微皱起。
他当然知道,通过公使馆直接联系厂商虽然能建立更强有力的联系,但随之而来的"离岸价国际运费保险费海关税费"等额外成本,绝非小数目。
载沣想起袁世凯曾说过的话:"每一两银子都要花在刀刃上。"如今皇室的私产虽丰厚,但经不起无谓的挥霍。
更何况,隆裕太后和皇帝对开支向来敏感,若采购经费过高,恐影响其他计划支出。
但无论如何,载沣都要为皇室争取到最好的条件。这不仅关乎皇室的经费支出,更关乎皇室未来生存的可能。
马车缓缓驶入醇亲王府的大门,载沣却迟迟未下车。他在心中权衡着利弊:
对于日常所需的医疗器械和药品,如注射器、消毒器等基础器械,以及阿司匹林、奎宁等常用药品,用公使馆的推荐信,将通过洋行采购,能省去不少麻烦。
这些物品需求量大、技术成熟,通过洋行的"到岸价"反而更划算,且能避免不必要的政治风险。
对于高价值的尖端设备,如X光机,以及未来可能引进的纺织机械、面粉加工设备,则通过公使馆联系厂商直接订购。
虽然前期成本较高,但能借此与各国工业界建立直接联系,为皇室未来的工业化项目铺路。
在通过公使馆订购时,将充分利用三国公使之间的竞争关系,让英国、法国、德国的公使馆相互比价,争取最优惠的条件。
同时,皇室将承诺在未来五年内,优先考虑通过该国渠道采购,以此换取更低的报价和更好的服务。
对于各国公使提出的"庇护"暗示,载沣将保持谨慎。
他明白,皇室不可能真正依靠列强的武力保护,但可以通过经济合作,让列强在政治上对皇室保持一定的善意,至少在袁世凯或其他势力试图彻底清算皇室时,能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回到王府后,载沣立即召来了心腹幕僚。
"传本王的话,"载沣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派人去通知英、法、德三国公使,就说本王明日将再次分别登门拜访,具体商讨采购细节。"
"根据三位西洋医生列出的那份详细采购清单,区分出哪些是日常必需品,哪些是关键设备。"
"若三国公使能够竞价,在订购高价值技术设备上,提供最优惠的价格,那日常所需的医疗器械及药品,便在哪个国家的洋行代理处订购。"
灯火阑珊中,载沣的身影投射在书房的墙壁上,显得格外高大。
这位曾经的摄政王,如今虽然失去了权力,却依然在为皇室的未来精心布局。
他知道,在这个列强环伺的时代,唯有智慧与权谋并用,才能为清皇室在这风雨飘摇中寻得一线生机。
醇亲王载沣的公使馆博弈:一场精明的利益交换
次日日醇亲王载沣步伐沉稳地踏入英国公使馆。
朱尔典公使早已在会客室等候,见到载沣后,他一如既往地展现出热情,但载沣敏锐地察觉到,对方眼中闪烁着对这笔潜在大订单的急切渴望。
双方经过简单的问候。
载沣开门见山,声音沉稳而坚定:"朱尔典爵士,本王今日来,是代表清皇室表明此次的采购条件。"
"皇室需要采购一批高技术的药品以及尖端医疗设备,如X光机、心电图仪等,同时也有日常所需的医疗器械和药品。"
"我们希望通过公使馆,直接向贵国生产医药器械和药品的公司厂商下采购订单。"
朱尔典微微一怔,随即露出职业化的微笑:"殿下,您的需求我们十分重视。英国的相关产品在质量和信誉上都是有口皆碑的,施贵宝公司的药品和西门子医疗的设备都是顶尖水平。不过,关于采购渠道,我们有一些专业的建议。"
载沣随后依次拜访了法国公使康悌和德国公使哈豪森,三位公使的反应如出一辙——热情中带着精明的算计。
他们都明白,这笔订单不仅意味着当下的巨额利润,更代表着与清皇室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宝贵机会。
在三国公使各自的内部会议上,一场激烈的讨论展开。
英国公使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