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脆、炸汤圆的香甜、大包子的松软、烧麦的咸香 。
众人落座宴席摆开后,杨婆子端上的一道小吃就惹得众人称赞——一盆碧绿的芥末墩儿,配着刚出笼的蟹黄小笼包。
陆润庠拈起一个包子叹道:"这包子的褶儿,倒比咱们翰林院的奏折还齐整。难得老夫就好这一口小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众人哄笑中,郑孝胥却借着布菜的机会,将话题引向了内务府:"诸位可知最近皇室清理资产,其中缘由因何而起?"
酒过三巡,话题渐渐热络起来。
陈宝琛抿了口酒,忽然叹道:"皇上近日临的《兰亭序》,可是越来越有神韵了。"
"说起内务府那些老狐狸......"陆润庠突然压低声音,"听说马佳绍英最近可没少同醇亲王密谋。"
郑孝胥假装惊讶地放下筷子:"哦?可是为着西洋医馆的事?"众人交换了个眼神,袁励准叹道:"那些个老太医,巴不得把祖宗的方子供起来......"
"与萨满喇嘛沆瀣一气,自是极力反对。"
宴席进行到一半,酒酣耳热之际,梁鼎芬突然拍案而起:"我提议,为郑兄新官上任干一杯!"
众人举杯相碰,清脆的声响中,郑孝胥清楚地听到陆润庠小声嘀咕:"这广储司的差事,可不好当啊......"
"今后当差可得小心,行事谨慎小心,总没有错。"
"对于内务府的一众官员可得注意,他们向来是铁板一块,互相之间利益勾连。"
"郑兄初任内务府官员(汉人),这可是百年来头一份儿,保不齐要和同伙来排挤你。"
众人谨慎的提醒着郑孝胥。
戌时末,宾客们陆续告辞。郑孝胥站在垂花门下,看着最后一顶轿子消失在胡同尽头。
郑大递上账本,他随手翻了翻,忽然笑道:"陈师傅那幅字,可要挂在书房最显眼处。其余贺礼皆登记收好。"
这场看似寻常的乔迁宴,实则是紫禁城权力更迭的微缩剧场。
郑孝胥以一副文人雅士的做派,在推杯换盏间撬开了帝师集团与内务府守旧派的矛盾,将皇室资产清查、官员惩处、西洋医馆设立等核心机密尽数收入囊中。
而那幅临摹米芾的书法作品,此刻正静静地躺在书房案头,等待着明日与马佳绍英的"偶遇"。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