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这是要精兵简政。"马佳绍英点头,心中却也明白,这背后恐怕是皇太后与醇亲王对内务府开支的严格把控。
四、天津等地皇室田庄土地
"要求内务府先行清丈天津等地的皇室田庄土地......"
"配合民国政府土地清丈局,尽快丈量核实订立契书。之后再逐步配合民国政府清丈河北保定热河辽宁等地。″
皇帝要求配合民国政府的的土地清丈局,尽快在天津丈量核实订立契书,再逐步推广至河北、保定、热河、辽宁等地。
这显然是主动为皇室发展实业工厂铺路,以求换取一定的自主空间。
"陛下这是......"马佳绍英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从内务府控制强弱程度,由近及远逐步丈量,正该如此。"
五、空缺官员的补缺选定
马佳绍英又仔细看了看补缺名单,所选人数不足官位补缺的一半。更令他惊讶的是,选定的人选有一多半为汉臣推举的,剩下的才是内务府官员和各位王爷推荐的人选。
"这是......"他眉头紧锁,心中已隐隐明白皇太后的用意——借汉臣之力,制衡内务府与满洲贵族势力。不同势力推荐的人选,安排的职位也有区别。
“这人选官职安排当真巧妙,幸好不是由自己补缺官员,不知省下多少麻烦。”
六、惩处官员详情
当看到皇帝对惩处官员详情的批复时,马佳绍英的脸色骤变。
"此奏折不符合朝会所议,并质疑,'如此办理,能保皇室无虞乎?'"
这几个朱批小字,如同一把利剑,直刺马佳绍英的心脏!皇帝不仅质疑他的处理方式,甚至隐晦地指责他未能保全皇室利益!
"这......"马佳绍英双手微微颤抖,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细思极恐——这分明是差指着自己的鼻子骂!可若是不向内务府官员集团妥协,那内务府很有可能将自己这个内务府大臣和皇室架空,这才是得不偿失。″
"可若是内务府由此对抗民国政府......"他咬紧牙关,心中挣扎不已,"又当如何面对民国政府的针对?这该如何是好?"
或许皇太后与醇亲王的意思,便是想看到内务府官员与民国政府互相对抗的结果,那这对于皇室而言也不是什么好的结果。
"为何?″
马佳绍英当即想到 ,皇太后欲与袁世凯会面一事。
七、接待袁世凯的礼仪规格
最后,当马佳绍英拿起那份关于民国政府回函及接待礼仪的奏折时,他的内心已然是五味杂陈。
现在是越发看不懂皇太后与醇亲王的意图了,特别是无法分辨出现在自己眼前的皇帝究竟是怎样的形象?
若是单看这些奏折的批复,皇帝英明神武富有主见,这应当是大清之幸啊,能够更好地凝聚众人拱卫大清皇室。
可为何皇帝在面对外臣时,特别是面对皇亲宗室时表现的如此疏远。究竟这个小小的皇帝脑袋里在想些什么?
算了算了,也别再徒增烦恼了。还是踏实的完成现目前的事务为先吧。
看着这份最重要的一份奏折,关于民国政府的回函以及紫禁城如何规格礼制接待这位民国总统的抉议?
在皇帝的批注下,赫然写着:
"既是以皇室名义邀请,双方应遵循优待条件的约定。体现新共和体制下的平等原则。双方抛弃过去的跪拜等封建礼仪,采用如今使用的平等礼节。"
"皇室应以对待外国元首之礼节对待袁世凯进宫会谈之事。"
"......"
马佳绍英的指尖停留在那几行朱批上,久久未能移开。
如此接待规格礼仪怕是引来满朝非议。本来当日散朝后,不少官员就对接待礼仪争吵不休。
那袁世凯本就是皇上太后的臣子,依据优待条件,紫禁城内宫归大清。既然那袁世凯要进入紫禁城,就该以臣子的礼仪接待,否则就是辱没大清的脸面。
既然李总管都前来提点,皇太后对此也无异议。
那就按皇上的意思来安排规格接待吧。马佳绍英对此表现的极其无奈与妥协,他知道,这份接待规格一旦确定,那自己作为内务府大臣,恐怕也会成为众矢之的。
"但皇上的意思,皇太后的意思......"他喃喃自语,终究还是缓缓拿起了毛笔,在奏折的批注旁,谨慎地写下了自己的意见:
"遵旨办理,臣马佳绍英,谨遵皇太后与皇上旨意,安排接待事宜。"
窗外,紫禁城的琉璃瓦在烈阳中泛着璀璨的光芒,而值房内马佳绍英坐在阴影中,背影显得格外孤独而沉重。
马佳绍英缓缓放下毛笔,指尖还残留着墨汁的余温。他深吸一口气,将皇帝批注过的奏折一一摊开在案头,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仔细排列。
"来人!"他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