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在这里。\"楚昭宁展开密卷,上面赫然记载着太子勾结外敌、弑君篡位的铁证。她将密卷高举过头,\"来人!将太子谋逆证据送往九门提督府!\"
就在此时,皇宫方向突然传来巨响。新帝的贴身侍卫浑身浴血,策马狂奔而来:\"公主!太子余孽纵火焚宫,陛下他......\"
楚昭宁脸色煞白,提剑便要冲去。沈明姝一把拉住她:\"我去救陛下,你留在此处稳住大局!\"她翻身上马,朝着火光冲天的皇宫疾驰而去,身后传来楚昭宁撕心裂肺的呼喊:\"沈明姝!活着回来!\"
皇宫内浓烟滚滚,沈明姝在火场中穿梭,终于在坍塌的偏殿找到昏迷的新帝。小少年怀中还紧抱着先帝画像,嘴角带着血迹。她将人背起,刚冲出殿门,便撞见太子的贴身谋士。
\"沈姑娘,交出密卷。\"谋士挥剑拦住去路,\"你以为区区一份密卷就能定太子的罪?\"他身后,数十名死士缓缓逼近,手中火把照亮扭曲的面容。
沈明姝将新帝护在身后,突然扯开衣襟,露出心口与楚昭宁相似的玉兰胎记:\"当年先帝将皇室血脉一分为二,我与昭宁公主各持半块胎记。\"她握紧软剑,\"你说,若是我死在这,九门提督见到胎记会作何感想?\"
谋士脸色骤变。就在此时,楚昭宁的声音穿透火海:\"放了陛下!\"沈明姝转头望去,只见公主浑身浴血,身后跟着大楚精锐,绣着玉兰花的旗帜在火光中猎猎作响。
太子余孽见状四散奔逃。楚昭宁冲上前抱住沈明姝,滚烫的泪水滴在她肩头:\"我以为......\"
\"我说过,要与你一起夺回大楚。\"沈明姝笑着擦拭她脸上的血污。远处,天边泛起鱼肚白,新日的光芒穿透浓烟,照亮满目疮痍的皇宫。
三日后,真正的登基大典在修缮一新的皇宫举行。沈明姝身着凤冠霞帔,站在楚昭宁身侧。当新帝将象征皇后的玉印交给她时,台下群臣高呼\"帝后同心,江山永固\"。
深夜,楚昭宁揽着沈明姝登上观星台。月光洒在两人交叠的衣袂上,如同流淌的银河。\"后悔卷入这场纷争吗?\"公主轻声问。
沈明姝靠在她肩头,望着漫天星辰:\"若不是这场纷争,我又怎会遇见你?\"她举起手中的玉珏,与楚昭宁的玉佩合二为一,\"玉兰重开之日,便是我们的新生。\"
远处传来更夫打更声,\"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吆喝声里,大楚的新故事,正随着西沉的月亮,悄然拉开帷幕。
帝后携手的大楚看似重归平静,可朝堂暗处仍有太子余孽蠢蠢欲动;沈明姝梦中频繁出现的神秘老者身影,暗示着皇室血脉或许还有第三重秘密;邻国使臣带来的奇异玉镯,竟与沈明姝腕间白玉镯产生共鸣,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惊天阴谋?
第十一章:镯影迷踪
晨雾未散,沈明姝腕间的白玉镯突然发出细微嗡鸣。她正对着铜镜簪花,动作猛地僵住——那枚伴随自己多年的镯子,此刻竟泛起淡青色光晕,与案头邻国使臣进贡的翡翠镯遥相呼应。
\"娘娘,该用早膳了。\"宫女的声音在门外响起。沈明姝迅速用广袖掩住异象,指尖却还残留着镯身传递的温热。昨夜梦中,白发老者手持同样的玉镯,反复念叨\"双生镯现,血月当空\",此刻回想,后颈不禁泛起一层细密的冷汗。
楚昭宁踏入椒房殿时,正见沈明姝对着翡翠镯出神。\"北狄进贡的玩意儿,倒合你心意?\"公主笑着揽住她的腰,却在触及白玉镯的刹那骤然变色,\"这镯子......为何会发烫?\"
话音未落,窗外突然传来刺耳的金铁交鸣。沈明姝掀开珠帘,只见御花园内,数名黑衣刺客正围攻九门提督。刺客手中弯刀泛着诡异的幽蓝,每劈砍一次,便有黑雾萦绕刀刃。
\"是巫蛊之术!\"楚昭宁抽出腰间软剑,\"北狄使臣前日离宫,果然有诈!\"她转头叮嘱心腹:\"速去查看国库,守住进贡的翡翠!\"
沈明姝握紧白玉镯,竟发现光晕愈发浓郁。随着镯子温度升高,她脑海中突然闪过一幅画面:幽深的地宫之中,两尊玉像相对而立,手中分别握着白玉镯与翡翠镯,脚下刻着繁复的图腾。
\"小心!\"楚昭宁的惊呼声传来。沈明姝侧身躲过刺来的弯刀,却见刺客面罩滑落——赫然是本该被处死的太子谋士!对方阴笑着抛出一枚烟雾弹,浓雾中传来阴森低语:\"沈娘娘,还记得你父亲书房的暗格吗?那里藏着比遗诏更可怕的东西......\"
待烟雾散尽,刺客已消失无踪。沈明姝望着满地焦黑的落叶,想起父亲临终前攥着的半块碎玉,与白玉镯内侧的纹路竟能拼接。她心中一颤,转身便往沈府旧址而去。
残垣断壁间,沈明姝在父亲书房的废墟里刨出个檀木匣子。匣中除了泛黄的临摹手稿,还有本边角磨损的日记。她颤抖着翻开,其中一页用血写着:\"双生镯合,可解千年前的诅咒,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