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手紧握朱标,另一手亦牵住韩成,将两人拉近。
感受到父皇坚定的力量,聆听他慷慨激昂的话语与那壮丽的未来画卷,朱标内心亦波涛翻滚。
胸怀为之豁然开朗,对未来的纷争不再忧虑。
不得不承认,在宏图大略面前,自己与父皇相比,无论格局还是决断,皆相去甚远。
“韩成,让我们携手同行!”
朱元璋转向韩成,神情充满感染力。
“自然!前行!男儿于世,总该有所作为,岂可虚度年华!”
天地有灵,必当敬之;百姓有命,理应护之!古圣先贤之道,需得承续;千秋万代之安,必图开创!
壮大发展,再攀巅峰!
韩成的话语,不知不觉间透出一股刚毅之力!
“哈哈!妙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发展壮大,再创荣光!
大丈夫,当如此矣!”
朱元璋与朱标皆随声附和。
刹那间,这寻常不过的偏殿之中,满溢豪迈之情。
一项极其宏大的国策,初步轮廓已然成型。
问浩瀚世间,谁能主宰?
恰同学少年,朝气蓬勃;书生意志,意气风发。纵论山河,挥洒辞章,视昔日权贵如尘土!
……
“吾皇,若行分封之举,这几处地域断不可交予他人,须由大明朝廷牢牢掌控。
即便其远离朝廷本部,亦要设定制约,划为朝廷直辖区,不容外封之人染指。
凡有外封之藩王胆敢侵犯,即剥夺其爵位与封地。
且号召其他藩王共同讨伐!”
平复情绪后,韩成深深呼吸,随后执炭笔于地球仪上圈点数处。
韩成神情前所未有的严肃,向朱元璋郑重进言。
寿宁宫偏殿内,朱元璋与朱标屏息凝神,围在地球仪旁,目光紧紧锁定韩成用笔勾勒出的几处圆圈。即便韩成平日里话语不多,但此刻这般慎重的姿态,还是让他们倍感压力。
韩成提到的事情,从未像今日这般严肃。无论是先前谈及火器革新还是其他要务,他的神情也未曾如此专注。这不禁让父子俩心生好奇,迫切想知道这些圈究竟指向何方。
仔细端详后,朱元璋很快发现,韩成所标注的位置虽未完全吻合已知地图,却有着某种规律可循。那些神秘的圈定之地,要么位于两大洋交界之处,要么……
推本朋友的作品《神话复苏:我以旁门证道》,作者文笔老练,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阅。
(本章完)
——
寿宁宫偏殿中,朱元璋和朱标聚精会神地研究韩成描绘的区域划分。韩成此般郑重其事的态度实属罕见,就连关乎兵器改进的重要话题,他也未曾表现得如此认真。
从韩成勾勒的圈中,朱元璋逐渐解读出深意。尽管这些圈覆盖的地图是他前所未见,但他凭借丰富的作战经验,还是捕捉到了其中的奥秘。
这些圈所涵盖的范围,无一例外都处于特定的战略位置,透露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这里是一片关键之地,或是两块陆地的连接点。
此处与彼处,皆为交通要冲,地理位置至关重要。
韩成所绘的圆圈及圈外地貌,朱元璋细细端详后,很快领悟了他的意图。
他明白了为何韩成如此慎重。
韩成所言极是,这些地方必须掌控在朝廷手里!
无论距离多远,都应由朝廷直接管理。
这些地方绝不可分封给王侯,更不能让外派的亲王插手。
需要视其为禁地,不得轻易触碰。
只要能稳稳握住这些要塞,凭借大明本土已有的巨大优势,即便将来那些外派的藩王有所发展,壮大自身,也无法掀起太大风浪。
仅需看看韩成所画的圈,朱元璋便确信韩成是在为大明谋划。
他是在为大明、为中华的长远利益思考。
在这事上,韩成的态度十分诚恳。
朱元璋已经明了,但朱标却不如父亲看得那般透彻。
与朱元璋这般历经战火洗礼的开国者相比,朱标尚显稚嫩。
韩成稍作等待,见两人均已看清图中之意,未等朱标发问,便主动解释起来。
“皇上,父亲大人,自大航海时代拉开帷幕,天下各国间的往来会愈发频繁,各处交流也将逐渐增多。而其中,海运必将成为举足轻重的一环,占据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即便日后其他交通方式不断发展,它依旧是各大洲间最重要的纽带,特别是在大规模货品运输方面。因此,这些区域便显得尤为关键。”
韩成一边说着,一边拨弄着地球仪,让靠近大明的那个圆弧出现在朱元璋与朱标眼前。他用手指点着那个圆弧道:“在往后的时间,这个地方被称为马